

作者简介:
王佐臣1953出生,上海籍人,笔名尘缘,大学本科,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国际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歌协会会员,几十年来勤于笔耘,许多散文、诗歌曾多次发表于新民晚报、南方青年、读者文摘,长江日报等报刊杂志。

月上柳梢
文/王佐臣(上海)
湖岸
月色
婆娑柳影
纤纤
谁的披肩发
愰忽,一袭红罗纱帘飘曳
朦胧,浅月
一弯银钩摇摇
吊开芙蓉暖帐
蓦地
一只黄莺轻啼
惊了一个
人约黄昏后
可恨可恨

朱赤点评:
这首诗短短十二行,寥寥数字,似梦,亦幻间,道尽了一个美丽故事,字字,行行,意深言賅,诗情浓浓,可说是点石成金。尤其,诗行里悄然应用了少许唐诗的典,更加耐人寻味,古今意蕴顿生。全诗一反诗人原初的笔法,运用了大幅度的跳跃,给人以无垠想象空间。堪为佳作,特赏评!(朱赤于2020.3.27晨)

点评人1简介:
朱赤,原名朱玉豪,193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 《中国诗人》 《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副刊《文艺报》《诗选刊》 《星河诗刊》《诗林》 《绿风》台湾《秋水》诗刊……等全国报刊发诗千余首出版诗集《斑斓.斑驳》 《黑大衣蓝大衣草绿呢大衣》等多部。作品收入鞍山师范学院教材。2017年九月获朝阳市文学创作突出贡献奖。诗集《草原文学巨子尹湛纳希》参加东蒙国际文化交流。作品收入辽宁省文学馆展出、辽宁省图书馆收藏。

季风点评:
透过柳梢上的月亮
季风赏读王佐臣的诗《月上柳梢》
借用古诗词的韵句,谱写出来的歌曲委婉动听,巧用古典的原素写成诗歌也楚楚动人。诗人王佐臣的这首《月上柳梢》从诗题,到诗句,到诗境,到诗韵都传承了古诗词的风尚,亦古亦今,古在今中今含古意,在给人一种跨时代的美感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一一
湖岸
月色
婆娑柳影
纤纤
诗一开头,诗人就直截了当的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湖光月色的画卷,是实写,在傍晚的湖边所看到的景观,诗语简洁凝炼,两两的短句重复形成节拍,字字的重叠构成旋律,而轻微的韵角像诗人慢游于湖岸柳荫小路上轻缓的脚步,这让我想到一句古诗,“古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与之描写的诗境虽然不同,但是所表现的手法相似,在这醉人的景色里怎不令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一一
谁的披肩发
愰忽,一袭红罗纱帘飘曳
是的,诗人在这迷人的情景中突发联想,产生美妙的致幻,这是在第一段基础之上的升腾,是虚写,像谁的秀发啊,轻风吹拂着垂柳,又似飘动的红罗纱帘。大文豪郭沫若在《滇池圆舞曲》中这样的写道:“曙光像轻纱飘浮在滇池上 /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 /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 /睡美人儿躺在滇池旁/”,比喻的形象而又优美,在这首诗中诗人同样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不一样的是诗人在句中只点缀出一个美好外形,而内在的神美没说,吸引着读者往下看,
朦胧,浅月
一弯银钩摇摇
吊开芙蓉暖帐
与上段的“纱帘”关联,诗人将视觉由地面跳跃到天空,借通感将淡淡的云雾中升起的一弯“浅月”喻作银钩,“吊开芙蓉暖帐”,我们想要看到的就要出现了,那个神美的真容就要展示出来了,然而恰恰就在这关建的时候,
蓦地
一只黄莺轻啼
惊了一个
人约黄昏后
可恨可恨
突然的,一声黄莺的鸣叫,唤醒了诗人的梦境,乱了一湖美幻,黄昏美好的相约,就这样不了了之,“可恨可恨”,残留下无限遗憾,所感似若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此刻,我们也在阅读中被这突如其来的莺啼所惊呆,多么好的美事,竟然“灰飞烟灭”,我们不禁要问,从那来的这么一个讨厌的黄莺,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鸣叫,那相约却未能相见的美人儿是谁,与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诗中相约的是同一个人吗,这无不令我们深思旷想,它可是岁月的光影,一愰让人悟到已日落夕阳,而依然还没有见到,追求了一生的,理想的心上人的脸庞,还是,等等等等……
好一句“惊了一个/人约黄昏后”,一语双关,即缘合了诗中拟人化的意境,又打破了诗意在字面上所持有的疆界,伸入到更广范的诗意天空,使整手诗有了一种莫大的隐喻力,让人凭借个人的人生经验去想象。
读了这首诗,我们像从古代穿越回来一样,在古朴恬静的诗境里对人生产生无尽的感触。好诗总是这样,在阅读的快感中让人有所感悟。(季风,日本)

点评人2简介:
季风,原名张忠軍,曾用笔名萌朦,中诗社专栏作家,海外凤凰诗社特约诗评者,编辑。1992年旅居日本,曾与友人创办文学杂志《蓝》。现为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员。


本期总编:静 好
本期推送:厉 雄 海外诗社社长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