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肥四十斤小记(随感)
张玉欣
昨晚去儿子家吃饭,饭罢,想起他们说我又瘦了的事,便让儿媳妇找出他们的电子台秤。
上去一站,我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喊儿媳妇过来帮着看看。待得到肯定的答复,我心里涌起不小的成就感。

我减了四十斤体重!
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二号下午四点拔掉吊针出院,到昨天三月二十八号,四个月零六天的时间,我成功减掉了四十斤肥肉!
那四十斤肥肉哪里去了?

在虞河的鹅卵石曲径上,在寒冬的冰天雪地里,在冷雨纷飞的木栈桥上。

在白沙河畔的青石板路上,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里,在花香浅淡复浓中的早春美景里。

在蜗居家中防疫时的转圈圈里,在客厅-→_→卧室→_→客厅→_→阳台→_→客厅的循环往复里,在十几只底部磨出破洞的袜子里(在家里走步,怕影响楼下邻居,连拖鞋也不穿)。

我一向以身体素质好而著称,除了生儿子住院,去年住院十多天,是我五十七年岁月中首次住院。
身体好,懒运动,我以生命在于静止做为不锻炼的理论支持,还有正反两方面的例证。
正面的例证,是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
反面的例证,是当年在央视红极一时的健身教练马华,倒在了|四十岁的门槛。
仗着身体素质好,我可劲作。
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海吃胡喝,体重像雨后的春笋,蹭蹭直涨。只是与春笋不同的是,春笋是纵向发展,我是纵向丝毫不升,一味横向扩充。
无节制地熬夜,凌晨一点以前没有入睡过。二十四小时不眨眼的事常有,最长的一次是三十六个小时不睡不休,当时是一家企业向银行贷款,我要做三年共三十六张报表。
前年八月份,写二万八千字的《大楹联文化之潍城现象》初稿时,陈宝玉主席急着上北京汇报,就给我几天的时间。
我那学期的课排得满满的,一天六节,从周一到周五。
白天写是不可能了,我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整宵写。
为了及时掌握时间,不耽误赶上学校发往滨海校区的早班车,我便把手提电脑摆在客厅茶几上写,对面墙上有挂钟,抬眼就能看到。
当指针指向五点半时,我关掉电脑,然后起身收拾个人卫生。
六点十分,准时跨出家门,乘第一班公交车赶到奎文校区。然后,利用班车五十分钟的车程,闭眼小憩。
课堂上,我依然是精神饱满,声音有穿透力,激情讲课的张老师。
我还据此打趣那些上课瞌睡的学生,说他们还不如一个老太婆劲头足。
那么,什么是压垮我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是两天四场酒、两次爬山、半天培训?
是接着又连夜网上录入两个专业、四个毕业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网络不给力,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十点?
是接着又抱着平板电脑看网络小说入迷,不知晨昏?
是疯了似的吃点心、吃冬枣、吃含淀粉很高的粉条、粉丝、粉皮?
我很光荣地把自己作进了医院。
三高,高危的三高。血压过200,空腹血糖16.3。
每天吃大把的药片,每天挂五袋药水,从早上八点多挂到下午四点多,躺得人浑身难受。
出院时的医嘱是: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着实有些困难,不是嘴馋,是因为担心营养平衡出问题,唯恐到时三高低下来了,身体整体素质也低下来了。
那就只剩下迈开腿了!
出院第二天,我晃着有些虚弱的身体,拖着似乎灌了铅的双腿,在虞河曲曲折折的幽径上,硬是迈了五千多步。
第一天走得极为艰难,因为以前从不锻炼。
幸亏临河曲径边上遍布供人们休息的木椅,我便每个木椅坐上几分钟。
以后天天增加,不到一周增到一万步以上,再没有落下来。
四个月零六天,除了下雪一天,除夕一天,还有一天忘了什么原因没有走步外,我天天走步。
期间,除非工作必要,我不主动给任何人打电话。
在健康和生命面前,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连我住院时给予我很大帮助的高中同学(名医,人民医院的专家)及夫人(也是人民医院的)也没有联系。
对他俩,原计划是春节后,与先生到他家拜访的。封门闭户,让这计划没有实施,但仍然有效。
如果没有他俩,我现在是什么情况真不好说。
感觉自己身体出了壮况后,我趁早上没上班时,打电话咨询一下。
不料,他俩一听,立即放下饭碗,开车赶往医院,并让我也马上去医院,我们在医院大门口汇合。
我因先生出差,自己一个人在家,收拾起来难免有些慢,他俩到了,我还没有影。他夫人又急忙到我家宿舍区大门口等我(我家离人民医院不远,六七百米距离)。
然后,电话联系专家,亲自陪着去门诊;又电话联系放射科,亲自陪着去透视。
直到接到我电话,也及时赶到的儿子儿媳办理好了住院手续才离开。
在此,对他俩表示谢意,也表示歉意。因疫情所迫,没能实现大年初一登门拜访,请见谅!
我对儿子儿媳下达严令,对谁都不许说,严格保密,对爸爸也保密。
他出差在外,知道后,挂怀、焦心,不行!
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儿子小时候,生病住院,只要他出差他绝对得不到半点消息,每次电话,只报平安。
至于亲朋,大家都忙忙的,知道了少不得来医院探望,也不行!医院环境,还是远离为好。再说,感情好不好,友谊深不深,也不见得来医院走一趟就好了,就深了。
因为要陪床,儿子向领导请假。
第二天上午,他银行的两位领导不期而至,带着鲜花、果篮、营养品,让我惊讶又感动。
一周之后,儿子必须上班,我又不想让新婚才几个月的儿媳靠上伺候,便向同在潍坊的二侄女求援,并当即叮嘱保密,谁也不能告诉,尤其她父母。
哥嫂一向待我很亲,如同孩子。每次回娘家,嫂子做上满桌子好吃的,还总是把我最爱吃的,先盛上一碗,端给我提早品尝一番。
结果,我叫一个,来了俩,二侄女女婿也来了,趁着上班前赶过来看望。
此后,余下的五六天,二侄女全包了。
她不上班的时候,全靠上。她上班的时候,中午来给我送饭,下午靠上(她一般只上半天)。
二侄女接班儿子陪床后,我再没吃过医院的营养餐。她每顿饭都鸡、鱼、肉、蛋、蔬菜、小菜、咸菜弄全,主食也是专门给我蒸菜窝头、蒸素包子、烙素火烧。
同病房陪床的家属纷纷夸赞;“你女儿真孝顺。”
我则幸福地说:“是侄女,二侄女!
当亲家母突然出现在病床前,我知道儿媳妇泄密了。
脸上笑着和亲家母说话,心里直埋怨儿媳妇,是真埋怨,虽说也理解她的做法。后来亲家公也来过一次。
亲家两口子一起做生日,且有门店照看,俩人极少一起出动。
还有,潍坊诗词学会的郭顺敏会长,我先表达歉意,再表示感谢。
因为赶上学会评级,她打电话通知我时,我正躺在病床挂水。怕她听出声音不对,我急忙示意二侄女赶紧扶我起来。电话中我什么都没说,让她放心,我这两天抽空去把账簿及相关资料整理好。
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打定主意,利用晚上的时间区去整理,并且向朋友也是原同事潘经理求援,他是某家高科生产企业的财务经理,电脑又精通。因为医生严令我休息,尤其不能用脑,不能熬夜。我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我长时间工作。
我和潘经理一直关系很好,相信他会答应。
总之,不能因为生病拖了学会评级的后腿,责任心、自尊心都不允许。
我负责学会的会计工作,完全尽义务,没有分毫报酬的。有人戏称是大材小用,因为我是注册会计师。
当郭会长又让我周六陪同她一起迎接检查时,我不得不说住院的事。挂吊针八九个小时,无论如何也无法安排时间的,除非不打了。
郭会长一听急了,忙问我在哪儿住院,她要立即来看我。
我守口如瓶,而且很坚决地拒绝了。
谁知放下电话不久,学会秘书也是诗书画泥塑俱佳的才女孙燕来电话了,她问我在哪儿住院,我同样拒说。
她又问我家的具体楼号,她接送我无数次,但每次都是在宿舍大门口“接头”。
她说,郭会长给她安排了任务,务必要代表学会看望我,如果白天不方便,她晚上去我家。
我依然很坚决地拒绝了,我自己立的规矩,自己更不能破。
又过了个把小时,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也是挚友郭小鹏来电话了。不用问,我也知道是郭会长通知的他。
后来,我出院后,我们第一次聚餐,临道别时,郭小鹏打开汽车后备箱,拿出礼物给我,只说了句:“那天买的,我开车去医院的半路上给你打的电话。”
我不客气地接了,我都忘了说没说谢谢。
郭小鹏说,不用问他也知道我在人民医院住院,就是不知道具体的病房。要知道,早上去了。
已过了七十八周岁生日的原北海诗社社长主席于志超老师到南极去旅游。
他出发时,我还在酒局畅饮,在凌晨写诗,所以隔空喊话,回来给他接风。
他从南极凯旋归来时,我已不是他出发时的我。
我不能饮酒,不能多吃,不能熬夜。我只好给他道歉,并言明,接风的承诺依然有效,只是延期。
结果,于老师去人民医院找诗友也是名医、博士生导师柳林主任开药时,捎带主动地替我咨询了一番。
柳主任当即给我电话,询问我出院后的情况,叮嘱我注意事项,并请我抽空去他那儿一趟,他好好给我检查一下。柳主任是内分泌方面的专家,与三高密切相关。
还有,我的高中同学,也是闺蜜、姐妹、知音、挚友刘萍,打电话闲聊时,我觉着我已经出院快一个月了,她又离得远,还不大敢开车,就顺便告诉了她,提醒她平时注意点。
第三天上午接到她的电话,问我在奎文住,还是在坊子住,她已走到荆山洼,不知道是直走去市区呢,还是拐弯去坊子新区,所以,非问不可。
她到了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原想等周末与先生一起来看我的,可过了一晚就熬不住了,她想立刻、马上看到我才放心。开车的恐惧也淡化了,她也奇怪,五十公里路程,竟然顺利开到了。
还有同学存东弟,有一次同学聚会 ,他打电话说给我带瓶好酒尝尝。我说戒了,他以为我开玩笑。
等见我酒桌上真的滴酒不沾,再好的酒也不动心,顺路送我回家时追问缘由,我不得已告诉他。
之后,他的话让我感动。
他嫌我不告诉他,没把他当兄弟看。他说,两家这么好的关系不告诉真不应该,别的帮不上帮着陪陪床也行啊。他没空还有儿子,儿子没空还有老婆,总能抽出一个人帮帮徐震(我儿子)的。
要感谢的太多,篇幅关系,无法在这里一一提及,真诚的道一声:谢谢你们!
亲朋,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话我以前常说,以后也会常说。
我从来没觉的三高有多可怕。住院时没有,出院后更没有。
一一

我血压三个月前就已恢复正常,血糖春节前也已降到八点多。春节后防疫不出门,没再测试,凭感觉,应该又降了。
我现在已自行减药两种,我的目标是走步走到完全停药。
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太阳,每天都要升起!
走步,每天都要进行!
(2020.0|3.29.农历三月初六,好日子!)

作者简介:张玉欣,女,山东潍坊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潍坊市潍城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主席,北海诗社副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家协会会员;麓台文化研究会理事;潍坊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