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刊】荣获《精品诗》大奖赛“优秀奖”作品作者名单(五名)

一、
作品:《七绝·醉流年》
作者:司汉朝

原文:
独忆芳华百事迁,
晨昏慢数醉流年。
清风揽月琼浆饮,
只羡闲人不慕仙。
获奖诗评:
七绝是格律诗的一种体裁。虽然只有28个字,却字字到位,且合乎平仄和韵脚格律等规范,很不容易。
《七绝.醉流年》,是七绝中“仄起平收式”。韵选《平水韵》下平韵中“一先部”。该诗合乎韵律规范。
诗题“醉流年”,可见这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诗。
“独忆芳华百事迁”,开篇直奔主题,作者独自一人回忆着自己以前青春和壮年的一幕一幕往事,感慨万千。“百事迁”,是指这么多年在社会、单位、家庭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事情,都已成过眼烟云。“迁”即过去了。
“晨昏慢数醉流年”。但细细的回味,那些过去的往事,却是我不断进取而取得的丰硕成绩,每当想起这些过往年华,真的如陈酒的一般浓烈,由不得我沉醉。“晨昏慢数”,指细细的回忆。“醉流年”是指风华正茂时的往年往事。
“清风揽月琼浆饮,只羡闲人不慕仙”。当沫浴着晚间清风,品味着美酒佳酿,感到现在无事一身轻,悠闲的生活如此陿意,真的好满足,连神仙都不去羡慕。
其实,“只羡闲人不慕仙”,这句虽然是觉得悠闲是快乐的,却也有种失去了“醉流年”的落寞意失。
该诗的艺术特色:
1、此诗意境幽深,结构严谨。
2、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风格明快。
3、情感浓郁,既有对往事美好回忆,也有对逝去年华淡淡忧伤。迭宕起伏的心境描述,使该诗有了令人感动的艺术魅力。
《七绝.醉流年》荣获本次《精品诗》大赛优秀奖。
诗评人 :芝山石

二、
作品:《疼惜》
作者:小小

原文:
触碰
最柔软的疼 方知
缷去了冬天的伪装
不是信任而无力
你象白桦林一样挺拔
却是风中摇曳的孤单
所有的色彩 都已离去
唯有风一次又一次
掀起你的往事
你在一片雪白的旷远里
发不出任何声响
除了自己以外
所有的空间都挤满了无语
我那一阵疼惜
也在沉默中踏上旅程
寻找春天
第一个遇见你的笑
变红变绿
变成丰富多彩的原来的你
获奖诗评 :
《疼惜》一诗,是作者以意象构造和美学品味相结合,通过对初春的描述,而抒发出追求新生命力的情感。
“触碰,最柔软的疼,方知,卸去了冬天的伪装,不是信任而无力”。诗的开篇,作者仿佛是一位刚有了婴儿的母亲,轻轻触碰自己孩子的那般疼惜,用非常小心的语言,为读者捧出“冬去春醒”这初春的婴儿。
接着,从“你象白桦林一样的挺拔……”,到“所有的空间都挤满了无语”,主要写那心中春的坚定,虽然冬天的风,凛冽凶猛,但仍然孤单的挺拔着,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掀起你的往事”;冬天的雪,皑皑茫茫,覆盖着万物旷远,你是默默无语。
作者在这里,推出了几组画面,如风中的白桦林,一片雪域旷野的景,蒙胧中的“我”,站在雪原中远景等,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展示在读者眼前,产生出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有力的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我那一阵疼惜,也在沉默中踏上旅程”,这是过渡句,但作者在过渡句中点题,这是很少见的一种点题方法,但在该诗中却很自然。
最后,是诗意升华。“寻找春天,第一个遇见你的笑,变红变绿,变成丰富多彩的原来的你”。这里的升华,也是作者情感的释放,可见这种释放是尽情而畅快的,也和开篇,首尾照应。
其实,我们读这首诗,就会感到,作者心中有一个追求,而且这个追求也是作者的执念,否则,难以用如此的深渊般的蕴涵着的诗意,来托“春”抒情。当然,这也留给了读者自行发挥的想象空间。
该诗艺术特色:
1、立意高远,寓义幽深,意境优美。
2、唯美的抒情方式,体现作者热情饱满的情感世界。
尤其在写作方法和用笔情调上,突出体现了我国上世界二十年代以李金发、冯乃超为代表“象征诗派”的“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用唯美主义抒情,来表达主题思想”的写作风格。
这是其诗的最具有独特等风格的亮点。
《疼惜》荣获本次《精品诗》大赛优秀奖。
诗评人:芝山石

三、
作品:《回不去的乡愁》
作者:何兰青

原文:
站在古城的
独秀峰上
想念着故乡
村东头的古樟树
在寒风中
飘落的树叶沙沙响
河流 飞鸟 村庄
一幕幕往昔的过往
随思绪飞翔
站在桂林漓江
河畔上
想念着故乡
绕过村庄的马江河
坝堤上的
流水声哗啦啦的响
冲破静寂的村庄
瓦房上的炊烟
直上云霄
散发出饭菜的芳香
站在异域的人海里
想念着故乡
一个个的
熟悉的身影
一首首乡语清唱
一张张的
亲切的笑脸
如寒冬的暖阳
增添了我
无限的春光
站在异域的风景里
心里藏着一些梦想
踏遍千山万水
依然找不到
太阳升起的地方
前路漫长
一边神往一边忧伤
许多路上的羁绊
让人默默的承受
一切的责任
让人深深的
思念故乡
获奖诗评:
《回不去的乡愁》,作者用无限深情的笔调,尽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并把这种爱,转化为更加进去向上责任心。
诗为四个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即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第四自然段为一部分。
诗人满腔情感,直接的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在古城独秀峰、桂林漓江湖畔、异域的人海里,其实是指在家乡以外的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异域),家乡的每一个影像始终萦绕心怀。
“村东头的古樟树”,那“绕过村庄的马江河”,“瓦房上的炊烟”,“一首首乡语清唱”等等,表达了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永远忘不了和时刻激荡胸怀的乡情。
最后一段,“……心里藏着一些梦想,踏遍千山万水,依然找不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前路漫长,一边神往一边忧伤,许多路上的羁绊,让人默默的承受
一切的责任……”,作者跳出了对故乡客观的映像的描绘,而是把对故乡的爱,转化成为,向着更高目标追求的动力,从精神层面,更加升华了对家乡的情感。
最后“让人深深的,思念故乡”。首尾相顾,结句干炼有力。
此诗的艺术特色有几个突出方面。
1、构思成熟,结构严谨。
诗为四个自然段,却是用四个“站在……”的排比句,构造了整个诗的境界,形成空间框架。
这与艾青《向太阳》组诗的写作风格相似,特别是《向太阳之八——今天》,是用五个“今天”的排比长句,构成一首诗。
这种用排比句式方法,非常有效的增强诗的语言气势。
2、韵律和美。
全诗隔句一韵,用中华新韵江阳韵部,且一韵到底。保留了中国诗歌的韵律传统,读之亲切,更富于感染力。
3、有“三美”的艺术效果。
诗歌的 “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强调现代诗歌要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该诗四段,排列整齐,却错落有致,形式清爽,即建筑美。隔句用韵,韵准和谐,即音乐美。其语言优美,再看每一段都是一组画面,故有绘画美。
4、语言朴实自然,取材于农村常景。有着浓郁的乡土诗歌文化的色彩。
《回不去的乡愁》荣获本次《精品诗》大赛优秀奖。
诗评人:芝山石
四、
作者:《原谅我 妈妈》
作者:疏影丹青

原文:
原谅我 妈妈
原谅女儿
不能常回家看看
听您唠叨家常里短
那些盛在心里的关爱
以及 永远也放不下的担忧
原谅我 妈妈
在您细心陪护
照顾爸爸的每个日日夜夜
我只能在下班时间
抽时间去看看您
心疼您日渐苍老的神态
原谅我 妈妈
原谅我不敢注视你的双眼
生怕那里
积攒太久的泪花
突然肆意流下
乱了您本就沉重的心情
原谅我 妈妈
原谅我
把爱给了我的孩子和小家
不能用更多的时间
去陪伴您和爸爸
给您最贴心的关照
原谅我 妈妈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不能时刻用暖心的陪伴
抚平您额头上的皱纹
减轻您忙碌的疲惫
温暖您那颗孤独的心
原谅我 妈妈
在您的爱里成长至今
依然以一个孩子的身份
享受您无私的关怀
让那些爱意
注满我的世界
原谅我 妈妈
只看到您的微笑
温暖家的每一个角落
一生千辛万苦
您默默的扛起
把泪流回心里
原谅我 妈妈
世间所有的词语
无论如何落笔
怎样阐述
都成为一个关隘
无法表达我对您的深爱
获奖诗评:
《原谅我 妈妈》,这是一个女儿对母亲怀着无限歉意的感恩诗。
全诗八个自然段,每个段落都用“原谅我 妈妈”作为领句,从而一气呵成,尽情的抒发了对母亲热爱的情感。
诗行情意满满,激动喃潸。从家庭里的常见的平凡事,来描述母亲对家的无私奉献。
该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1、用对白方式,表达情感。
作者用和母亲对白形式,诉说着母亲照顾着爸爸,关爱着子女,而渐渐憔悴和疲惫。诉说着自己给母亲,给家的帮助太少而无法排解的深深内疚的歉意。
这种用对白来表达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充分发挥了语言艺术表现力。
2、以“我”为入,情之深恸。
作者以“我”来写,直接讲述“我”心里的话,从开篇“原谅我 妈妈 原谅女儿不能常回家看看……”到最后“无法表达我对您的深爱”,都是作者在说“我”想表达的话。而使情感越来越起伏直至激扬。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可谓入情于理,出情于心。
3、语言朴素亲切,感情流畅自然。
诵读此诗,犹如听作者在讲述自己故事,娓娓道来,清晰明快。 仿佛是沫浴着春天温暖的阳光,坐在山涧边,听潺潺流水声响。
4、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意境饱满。
《原谅我 妈妈》荣获本次《精品诗》大赛优秀奖。
诗评人:芝山石

五、
作品:《宁静的夜宁静的情》
作者:宋梅

原文:
出现与消失谁在意
是风还是雨
风起了
树叶不再温柔贤淑
阵阵嘶鸣扰乱了夜的宁静
清晰可听虫鸟啾啾
白的似雪的云
依旧深情款款
脑如生銹缺了一个词
忆起那曾经
小河边对月侃侃而谈
那个年代声音机
是我们唯一的精神伴侣
趟过冰凉的河水
笑声撒满寂寥的河坝
悄悄把拖鞋藏于田埂
回头早不见踪影
光着脚丫沙石骚着脚心
背上的同伴一脸内疚
那凉穿透了全身
我们依然笑声连连
获奖诗评:
《宁静的夜宁静的情》,是一首作者对小时候家乡往事回忆,而引发的情感抒发。
诗以夜风起兴,“风起了,树叶不再温柔贤淑,阵阵嘶鸣扰乱了夜的宁静,清晰可听虫鸟啾啾”。作者用温柔的心绪,把夜晚的风写出了灵性,携带着生命的力量,唤醒树叶“阵阵嘶鸣”,吹拂着“鸟虫啾啾”。而使得夜色,有了醒着的生命喧闹,在宁静的夜色里听声,反而衬托出夜的宁静。
“忆起那曾经,小河边对月侃侃而谈,那个年代声音机,是我们唯一精神伴侣”。
随着作者把镜头拉回儿时故乡的小河边,一个录音机放着青春的音乐,一群男孩女孩载歌载舞,欢快的跳着唱着,“笑声撒满寂寥的河坝……”。这些熟悉的场景,曾经是那个年代人都曾经历过的,作者通过诗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不能忘怀的情节。
“光着脚丫沙石骚着脚心,背上的同伴一脸内疚,那凉穿透了全身,我们依然笑声连连”。 最后,作者用无比深情的回忆,作为最精彩的结尾。趟着河水,男孩背着女孩,虽然“那凉穿透了全身”,我们也觉得快乐无限,幸福的“依旧笑声连连”。
此诗的艺术特色。
1、有我之境,情境融和。
以夜的宁静,夜风生起,虫鸟树叶喧闹,引发作者回忆。这是作者把“我”也放到自己塑造的意境之中,叫“有我之境”。在此,夜风,树叶,虫鸟,以及后面的小河边,河水等,都被作者用于传达感情,是作者的感情依托。使得物体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
2、不作饰语,以境抒情。
该诗里,作者并不是用华丽的词藻作形容词来抒发感情,而是用回忆中的情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段,更加表现突出。“光着脚丫沙石骚着脚心”,这时,作者已经沉浸在幸福回忆里,欲罢不能,“背上的同伴一脸内疚”,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这种心理体会,显然,作者在宁静的夜的回忆里,点出了宁静的情。“那凉穿透了全身,我们依旧笑声连连”。用场景来升华情感,显然是该诗的一个显著特色。
《宁静的夜宁静的情》荣获本次《精品诗》大赛优秀奖。
诗评人:芝山石


芝山石:著名诗人,著名诗评人。中华诗歌联合会顾问、执行委员、总诗评。《精品诗》大奖赛组委会委员,《精品诗》大奖赛评委。


中华诗歌联合会大赛组委会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