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阿赫长江,书名:李长江,号:吻火的人。一个爱诗写的彝族老儿童,在四川宁南县民族中学校从教。2016年9月巴金文学院的学员。习诗几载,无门无派。偶有几首小诗,羞露瘦骨;所作诗文,多为案头自省之物;不跟风,不诌媚,不做作,自娱自乐,权当陶冶自我。
个人诗观:诗写是一种生活方式,诗写不是一个人的小资情调;爱天下可爱之人,写天下可写之事物,表自已可表之情。在当下持一丝璞玉执念,保一份清心寡欲,作一个灵魂真正自由的诗写之人。

物的灵语(阳光系列)
文/阿赫长江(彝族)
(一)阳光之刃
阳光切割着云层
落地成了江山
风捜寻着漏洞前行
鹤唳从每个洞穴里涌出
草与土的爱恋
经历千古依然如初
石,放下骨头
木然成就了亘古的存在
水,淬炼成冰
冷凛成就了流淌的宣言
山头把平原踏在脚下
平原把山头放在祭坛之上
虫豸驾驭看七彩的虹
躲进空无所依的城堡
坐在没有温度的铁椅上
密谋彼岸的面包
凿隙割缝的阳光之刃
是唯一的幸存者

(二)时光之弧
生与死是锅庄抛出的尘粒
每走一步都是妖的腰
物种其实是尺
丈量极大与渺小
蜜蜂的飞行
定格在方格里
母亲的缝补
是天地最后的救赎
当盆栽的畸形风靡
填补沙漠的死寂
甜蜜是一支箭的叙述
更是黄昏中长长的地平线
钻洞与填洞
是日月的毛孔
时光之弧
悄悄地抚摸大地的母乳

(三)阳光之疫
空气无所谓有无
所过之处百媚从生
阳光无所谓有无
所到之处通透明亮
它们一场旷古的热恋
拔动着无数河流
在转弯处滋生所有色彩
一种温疫的多个面具
果子始终悬于高处
饥饿始终在撕咬
从母胎里涌出的爬动
一直在学直立的走
盛满阳光的脚步
都长着远方的翅膀
怀疑与揣测历史和将来
这是炊烟的诗篇
阳光与空气之恋证明
空无所依才是真正的依靠

(四)阳光之沙
虎据在沙丘之上
悄然脱落的牙在哀嚎
惊起一群无根的尘埃
在阳光下遗漏出魂魄
风轮在不停的搅动
卑微和伟大融为一体
在枯草与黄土中
筑起一个孱弱的头颅
一棵用苍桑包裹的石榴
闪烁着剔透的骨肉
在不停的出买中
消耗脐带里的血液
阳光之沙驻进一粒种子
点燃暗黑的沉默
在春天的乡土里
用鸟语花香谱写神曲

(五)阳光之舞
晨曦吐慧
群山摇头写诗
阳光入驻双翅
绿叶睁眼注解飞翔
草木密谋着千里绿野
山泉歌颂着沧浪之歌
光明解剖暗洞
在每根羽毛里铮铮作响
来自先祖的鹰喙
剔去尘粒里的矿物
尘粒璀灿无比
在夕阳之下喷涌而归
归于山寨洁净的台地
躺下也是绰约之舞
以阳光为马
抬步就是闪电
独恋沃野和逶迤的山
慧根屹立

(六)阳光之鞭
猫和老鼠上演
有肉的生灵喜爱吃肉的戏
阳光的子民
沉缅在轮回的法则里
笼子是人类伟大的创意
饲养着无数的野蛮之味
貔貅无处不在
山河都不能填饱
阳光之鞭
悬在布满黑洞的原野之上
尘埃瑟缩归位
倦鸟潮汐般休憩
许多人也回到笼子
舔犊自己的掌纹
这交错的干枯河床
在高调的奔跑中失贞
丛林哭泣的眼泪
伤心成一片蔚蓝
那一片一片飘飞的救赎之雪
又一次深刻母亲的额头

(七)阳光之坡
云雀衔着光粒飞跃
年迈的玉米桔杆撩手而望
盗窃的老鼠
在曙光到来之前逃遁
许多种子正在被用来磨牙
迷宫里弥漫着走失的灵魂
心亮如雪粒的野黄花
用根须揭露着密谋
阳光之坡一片金黄
每粒光以温柔的姿势行走
赤足的牛养
高山流水里的音符
牧歌里居住的故土
排山倒海
倾斜的坡远比直立的崖
更富有智慧
歌声里的光粒
居然有端坐的母亲
梦钻进云雀的飞跃
自由地生长着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