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音少,弦断有有谁听?
——二模话题作文“倾诉”分析
文/卓尔
初三二模以“倾诉”为话题作文,漂亮!我为出题者点赞!
亮点分析:第一、这个题目有文学性,有诗意,有温度,比2016年《不可怕》、2017年《了不起》话题不止要好多少;第二、注重人文性,注重情感,注重人生,注重内心,这是文学的回归,这是文化的回归;第三、张力大,弹性大,这是好题目的一个标准。给曾经曾经的习作《呼唤》《诉说》话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点分析:第一、弄清“倾诉”一词的含义很关键,不是一般的诉说和谈心,而是深层次的内心哭诉,是苦难中的呻吟,是挫折中的挣扎,是深渊里的求助,是泥潭里的呼喊,是情感失落者悲哀,是走投无路的泪水,是怀才不遇者徘徊,是报国无门者的愤懑。第二,写出情感的深度和高度难,没有泪水和哭泣,没有伤心和郁闷,没有挣扎和愤懑,恐怕难有佳作;第三,必须写出文学性,写出情感的深度,写得细腻、真挚、感人。要求有描写和抒情。这对文学素养要求很高。再次体现出中考作文文学化的倾向。

历史上的倾诉:司马迁《报任安书》,以激愤心情,向老朋友抒发自己为李陵辩护招致宫刑大辱的悲惨遭遇和痛苦,表达不计个人得而发愤著书的伟大志向,催人泪下。屈原被逐出朝廷,行吟泽畔,对渔翁倾吐自己郁郁不得志,表达“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的洁身自好。亡国之君李煜“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发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倾诉;面对清风明月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日一江春水”的哭诉。杜甫身逢乱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哀叹。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李清照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面对落日黄花归雁,伤心欲绝,发出“雁过也,却是旧曾相识。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是声声血泪!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报国无门,“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上,身老沧州!”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另外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儿韩湘》都是倾诉范围。
名著的倾诉:《简爱》里简爱对老师谭波尔小姐,海伦和简爱互诉衷肠。《红楼梦》黛玉《葬花词》,宝玉挨打后宝玉说“何曾见林姑娘说过这混账话”,还有爱情表白“你若死了,我就做和尚”等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诗词、名著、典故,务必多学多看多记,你看我列举的这些多么好用啊。
卓尔 2018 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