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算一笔糊涂账
文/ 李轩竹
上次写了刘姥姥去贾府算错螃蟹账的事,这段时间反复阅读竟又发现了一笔糊涂账,自己也如上次一样甚为不解,想寻求一下究竟。
在第三十九回中:袭人又叫住平儿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得我们呆呆的等着。”

看到这儿我就想,凤姐在府中是事务的主要打理者,掌管着大观园众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各项费用的经济大权,怎么还缺钱?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凤姐赚钱的速度好像当今股票的牛市,放出一贯捞回万贯。可是当时也没有上市公司呀!那么凤姐把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得上千的银子,简直是十几倍的翻番!刚开始有这个疑问时,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想作者在此处似有意又似无意地插上这么一笔糊涂账,寓意一定有,只是怎么来参透?
我糊涂了很久,直到老师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么一段写王夫人问凤姐有没有找衣料给林姑娘做两件衣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忽略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那就是凤姐之所以能收回那么多钱,是因为当时的贾府里,凤姐是管事的,更何况贾府当时正处于兴盛时期,在京城中有着很强的实力,能攀上这样的大家族,那都是为官者、为商者甚至是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事。就是贫苦人家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时,还不忘送一些农产品孝敬老太太呢。自然而然,那些奉银子找办事的人就更多了。比如在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时就坐享了三千两银子,结果害了两条性命。所以王熙凤放出很少的银子,结果收回利钱是本钱的十数倍,就可以理解了,这是权力在作怪呀!
作者的这笔糊涂账就是想揭示这样的一个现实。作者意在通过一句句荒唐言,揭示封建社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意在警示后人,明白前车之鉴,以免“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上流社会花钱如流水般潇洒,当低级讨好高级,上级庇护下级,从而织成一张官官相护的关系网时,封建大厦的必然被他们所蛀蚀,最后落得个轰然倒塌的地步。
就如王熙凤的这笔糊涂账,揭示了钱权交易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如果不悬崖勒马必将走向灭亡的道理。
【作者简介】
李轩竹 1996年出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大学本科。爱思考、爱阅读、爱演讲。认为蓬勃的生命力根植于丰富的经历和不竭的感悟。曾获黑龙江省演讲比赛大学生组一等奖。明水红楼梦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