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 柳
文/刘松伟
小区的西面有一道长长的铁栅栏,透过栅栏的缝隙,我看到外面的空地上伫立着一颗挺拔的柳树。也许是年轻的缘故吧,它所有的枝条都直直的向上生长着。看它那努力的样子,和塞外的胡杨有几分相似,如同一个怀揣梦想又有几分倔强的少年。
当下阳光正好,微风拂面,也许是害怕柳树寂寞,坡上的油菜花开得格外灿烂。柳树无视眼前的一切,随意的将枝条轻轻地摆动着,上面缀满了一对一对尖尖的嫩芽,鹅黄色的,新鲜而干净。仿佛翩翩的蝴蝶,不过又没有蝴蝶那么大,倒更像一群肥胖的黄蜂伏在枝条上。
由于疫情的缘故,在家里禁足了一个多月,近期情况大有好转,忍不住出来走走。看到这株柳树上大肆晕染的绿色,才知道春天真的到了我们身边了。在我们北方,最早探知春天讯息的应该是迎春花和柳树了。但在向阳靠水的地方,柳树比迎春花更加先知先觉。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柳树成了文人雅士笔下的常客,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最有名的当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用出门,读读这首诗就会想象到春风轻抚河岸,柳树婀娜多姿的美景了。
一个人的心境不同,对春柳的感知也会有所差异,但大多都是送别时的题材。白居易在《青门柳》里写到: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离恨愁别的情绪表现得格外明显。同是送别友人,倒是另一位诗人写得别致一些,就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里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意友情,稍加品味,就会让人心醉不已。
春柳不仅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就是普通百姓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初春蔬菜青黄不接的当口,大人们就会抽出时间到洛河岸边的柳树林里,捋头茬的柳芽,回来用滚水烫了,放在盛满水的大盆里隔一夜除去苦味。然后加油加盐加调料做成馅,或蒸菜包,或烙菜饼,或者就菜下饭,各有各的风味。孩子们也会趁此找出许多乐趣来,大家掐了柳条做成柳笛,摇头晃脑,吹出高高低低的声音来。有时还会像电影里的侦察兵一样,用柔软的柳条编成圆形的草帽戴在头上,跑来躲去别说有多神气了!
那时候的洛河到了雨季容易爆发洪水,河道不得不左右乱滚,即乱了边界又毁了庄稼。为此洛河两岸的人还有过激烈的争执,甚至动了武。防风固沙,保护庄稼,稳定河道,解决争斗,种植柳树成了上上之选。
柳树易种易活,春天时随便截一段插进土里,就能活得很好。有句话不是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嘛,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去过两次。星期六的下午,老师带队打着红旗,大家腰里别着镰刀斧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到洛河南岸,从一些老树上截下合适的枝条,插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滩地里,半月后再去一看,贴着村子的河滩上已是碧绿一片了。等到初中毕业后我们还专门去看过几次,站在高高的拦河坝上,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柳树林,私下里还滋生出几分骄傲来。
春柳的秀美自然非同一般,诗圣杜甫 有诗云: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诗人把柔软的春柳比作少女婀娜的腰肢是最贴切的了。不过我最喜欢春柳的原因是:不择环境,顽强生长。防风固沙,造福后人。
【图片选自网络】
驻站作家简介:
刘松伟,笔名梦江南。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高新区丰李镇小作村人。 喜欢文字,偶有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