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女儿愚
文/周 玲
莎士比亚曾说过:“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的确,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碰到过不少有着这个名字的女人。其中,最容易使我们想起的,便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作为金陵十二钗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导致贾迎春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外,还有其自身懦弱的性格。而贾迎春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除了封建社会的礼教熏陶,来自家庭环境以及贾府自身内部矛盾的影响也尤为重要。在众多鲜活的人物中,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算不得光彩照人,在金陵十二钗中,她也是着墨较少的人物,但她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在于作者的精妙构思,还在于迎春悲剧命运的特殊性。她的悲剧人生令我痛彻心扉!但几度梦里出现的却是:一少女手持银针避开众姐妹的喧闹,独坐花荫下。那种宁静、平和的气息让我神往!看到很多人在笑她的痴、她的傻、她的愚,笑她的格格不入,更让我怜从心生。就像是一群孩子在笑一个学习吃力的“学困生”,让我心里很不自在!如果不从更深层次的方面去思考迎春形成这种性格的真正原因,这不能不说是迎春的悲哀,也是社会文明的悲哀。
(一)贞顺自守的女德教养。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除了在武力上对人们进行镇压外,思想上也进行着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对封建女性的思想禁锢,制定了一整套的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封建女性贞顺自守。深受封建正统礼教熏陶的贾迎春,就是在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导下,举止端庄、寡言少语、处处克己忍让,成为当时恪守封建礼教规范的古代淑女典范。传统的封建教化使贾迎春学会最多的便是忍耐与服从,这也就导致她后来形成了众人眼中谦顺忍让、逆来顺受,甚至看上去有点木讷懦弱、胆小怕事的性格。可以说,长久以来生活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迎春,对于封建制度的奉守遵从,对于“女德”规范的坚守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选择:
自觉,是因为她希望能循规蹈矩、无欲无求的生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达到人们心中古代贤淑女子的理想,被人们所认同;
不自觉,是因为她并没有像宝玉、黛玉那样对封建社会的残酷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封建枷锁带给她的其实是一种不幸,反而理所当然的去遵循。

(二)长房二房微妙关系的消极影响。 贾府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其中由贾赦与贾母的矛盾发展而来的长房与二房的矛盾,是贾府主要矛盾之一。根据《红楼梦》交待,迎春的父亲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而且他还袭了爵,是一等将军。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贾赦作为长子应该继承家产、家业,侍奉贾母,和贾母住在一起。林黛玉看到的挂着皇帝御笔书写匾的荣国府正房庭院也应该是由他居住。可书中交待与贾母一起住在荣国府中轴线建筑里的却是没有袭爵,只因皇上顾念而赐官员外郎的次子贾政。这样就形成了贾母与贾赦、贾政之间的亲疏关系,贾母对贾政有着明显的偏爱,而作为不受贾母看重的长子贾赦对于贾母的这种行为也是颇有微词。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秋团圆之夜,贾府一家子人在大观园中赏月。贾母的兴致很高,命折一枝桂花来,叫人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落在谁的手中鼓停,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花传到贾赦手中停了,于是贾赦就说了一个暗藏机锋的笑话: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脉理,只说是心火,针一针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就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道天下作父母的,“偏心的多着呢!” 作者在这里很隐晦但是也极有用心的透露了贾赦对贾母偏心的暗中埋怨。贾赦的笑话语带双关,贾母也只得吃了半杯酒。只好自我解嘲,半日,笑道:“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由上可知,偌大的贾府内部本身就充斥着长房与二房、嫡出与庶出之间的矛盾。作为不被贾母所看中的大儿子贾赦的庶出之女迎春,出生于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自然明白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在贾府生存,并且符合她在贾府中的这样一个身份地位。在父辈微妙的矛盾冲突中,迎春只能选择沉默,不涉足其中,装聋作哑、减少是非。

(三)亲情缺失的不良后 果。贾迎春几乎没有得到正常的亲情和关爱。她的生母早死,虽说父亲贾赦还在身边,但贾赦对儿女一向不太关心,迎春不大可能得父爱。不然贾赦也不会因为不想还孙绍祖的五千两银子就以抵债的形式将迎春草率嫁掉,推入狼窝,间接造成了她后来的惨死;她的继母邢夫人又是个惟利是图,不愿惹祸上身,一味讨好丈夫以求自保的人,迎春在母爱上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获得;哥哥贾琏和嫂子王熙凤在荣国府尚有一定地位,可是对于妹妹迎春也没有特别的关照,只在乎自己个人的得与失。倒是王夫人还念及情分,贾母也还算慈爱,使迎春有了在大观园中的平静日子,可毕竟令王夫人和贾母最惦念的还是那个被称作“混世魔王”的贾宝玉。
可以说,从小跟着叔叔婶娘生活的贾迎春就是在这样一个“三不管”的状态下长大的。这种生存状况,使她自卑怯懦,做什么事都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习惯了收敛自己,纵然有些天分也被压抑,缺乏鲜明的性格魅力。所以,即使不管同为庶出的三小姐贾探春承不承认,在亲人的关爱这一点上,因为有了亲生母亲赵姨娘的存在,她也就比迎春有更多的优越感,性格上也就比迎春开朗明快的多。因为不曾被爱过,也就不知道怎么讨人喜欢,迎春始终无法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与疼爱。没有人体谅她的孤单无助,贾赦根本懒得管;邢夫人只是一味的在她身上泄愤,埋怨她“心活面软”“反不及探春一半”,不给长房挣面子;虽然还有一个老祖母,但一则贾母不喜欢贾赦,迎春估计也受了连累,二来这位老祖宗子孙那么多,个个都要来争取她的疼爱,久而久之,这份亲情也变得居高临下,要孙子孙女们来竞争。漂亮体面、聪明活泼的,分到的就多一些。她自然不会给迎春多一些怜惜,何况还有深得贾母喜爱的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一干人等,迎春又怎么能吸引住大家关爱的眼神?
那么,得不到更多关爱的贾迎春在性格发展上,也就只有不断的畏缩以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她沉默的做着她分内的事,学会服从与忍耐,不懂得要求与反抗,亦或许,她知道即使反抗了也是无济于事的,得与失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而她不占据主动权。
面对迎春命运的悲哀和无奈,我只能说: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切都不是自身所能左右得了的!若是换了如今的时代,迎春也许会是女人中的精品!
【作者简介】
周 玲 女,满族,生于1980年12月,现工作于明水县滨泉凤亭小学。县红学会副会长、校红学会会长;擅长剪纸,县剪纸学会副会长。喜爱文学创作,有多篇研红、教研论文发表在《明水教育》、《教育论坛》、《教育学文摘》、《中小学生作文指导》《明水红学》《新风集》《明水散文》等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