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植莉
彪哥为什么叫彪哥,至今仍是个谜。
其实他本有一个充满了中国元素,很响亮的名字----龙德兵。龙----民族的图腾,德----中华的追求,兵----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年级的同仁们要放弃这样响亮的名字而叫他"彪哥"呢?
有人说,用其姓或名最后一个字加哥称年级组长,是传统。那么按惯例,彪哥就应该叫做“龙哥”或“兵哥”。但上一届年级组长是杨洪斌,简称就是“斌哥”。本届老师群中,已有张龙占据了“龙哥”这一大名,而“斌’“兵”在重庆话里难以区分。所以“彪哥”只得另寻它名。
这解释了彪哥不叫“龙哥”“兵哥”的原因,却不能说明“彪哥"为什么叫“彪哥”。
“彪”、“兵”音近,有人又如此解释。“b-i-ao”----biao与“b-ing”----bing,这差异就是外国人也分得清吧,何况重庆人呢?音近之说不可取。“龙虎相斗,由龙及虎,再加三撇,强调其敢争、强悍。”这个脑回路有些清奇。没有点文化传统,大胆想象,广泛补充,很难理解彪哥之所以叫彪哥竟然是因为这个。
“龙争虎斗”,由彪哥姓龙联系到虎,进一步联系到他不认输敢拼搏的实干精神,给他名字中加一“虎”字,未尝不可。
还记得2017年那届高三。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生源极差。多次考试在全区里排名都不理想。年级老师都很丧气。彪哥却不认输。他把年级几百个学生历次考试成绩一个一个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比较分析,经过一星期熬更守夜,他找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点、增长点,然后把厚厚的一叠资料交到每一位班主任、科任老师手里。鼓励每一位老师充分利用每一秒空隙挖掘每一名同学的潜能。苦战一年,成果喜人。不仅重本、本科率获得提升,那届,一位中考成绩排名全区900多名的学生,还被我们以高考文科全区第4的成绩送进了中国人民大学。
彪哥就是这样虎头虎脑,敢争敢拼。
由“虎”加“彡”,与其说强调其强悍,不如说他憨、直、犟。
就说这次疫情中开展网课的事吧。按上期计划,高三学生本应2月4号返校上课。然而到了2月1号,疫情越来越严重,开课必不可能。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彪哥绞尽脑汁。权宜之计,只有开辟网络课堂。缺设备,没有相关的技术指导,上课的老师害怕感染病毒。所有问题一股脑儿摆在他的面前,稍一胆怯,事情就会耽搁下来。然而,彪哥的“憨”“直”“犟”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没有高清摄像头,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他跑遍全城,终于弄到两个。没有技术指导,他就死打烂缠,泡磨得相关平台百忙之中硬派来了相关技术人员。他不顾自己年纪不小,网络不熟,硬是一步一步,在年级老师里首先掌握了如何网络授课,然后一遍遍一个个教会其他老师运用。
在彪哥的带领与坚持下,经过三天的紧张准备,2月4号,重庆市南坪中学校高三网络课堂终于正式开启。每天彪哥都搭乘环线,从弹子石到学校为学生直播网课。空荡荡的教室,三尺讲台上,憨憨的彪哥热情洋溢地讲解着每一道数学题。
有老师劝他,在家用电脑内置摄像头授课,可以减少上下班交通感染。但他却说,数学需要大量的板书,用内置摄像头授课无法板书,会影响学生听课体验,影响学习效果。
“你就不怕被感染吗?”劝说无效,有的老师生气了。他憨憨一笑:“我有小诀窍,出门戴好口罩,眼镜,帽子,一次性手套、鞋套,触按电梯用纸巾,尽量不沾公共扶把手,在轻轨上与人距离一米,如此严防死控,怎么会感染呢?……很多学生的父母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照看不了孩子。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们的学习管好,家长怎能放心地工作呢?……即使感染,我们也要坚守岗位,我是党员!我是老师!……”
在彪哥的带动下,我们高三年级20多位网络授课老师,没有一个人退却,全部坚守在“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战场上。
对于这样一个不认输,敢拼敢干,又憨又直,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犟拐拐”,你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叫他“彪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