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春疫情诗词选读
文|梦欣
序言
庚子,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大抵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是以,在国人跨入圆梦小康之始即遭遇一场瘟疫的袭击。换岁入春,江城骤起哨声鹤泪,惊爆新冠造孽。仓皇之际,不得不断路封城,方免哀鸿遍野。然万千受感染民众挤爆医院,终不免有大量无辜者撒手人寰。期间,有良知和正义的诗人,目睹耳闻,经历和感受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吟下无数催人泪下、唤人警醒的诗词作品。这里,笔者仅就个人所阅读到的一些好作品,略作评析,介绍给喜爱诗词的朋友们阅读。也期盼大家推荐好作品,共同分享。本人邮箱:mengxin009@126.com

(4)袁培根篇
长沙诗人袁培根,号长沙遗民、梦石山人,人称“海老”。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编委。著有《梦石山人诗词选集》。
春望(三首)之一
冬春交际日,瘟疫困城深。
肺作玻璃体,官为榆木心。
山河戴口罩,红会管黄金。
发短无搔已,仍须护丑簪。
赏析:老杜《春望》诗,传诵千古的特色,一是直击战乱现实,场景惊心动魄,二是源自亲身经历,笔调悲壮沉郁。此次新冠疫情,首发武汉,继而各地沦陷,也是一场浩劫,作者其时居长沙,虽无武汉人那种置身于瘟疫毒雾漩涡中的恐怖经历,但也通过微信目睹了大量悲哀惨凄的场景,且长沙也是重灾之地,有封城闭门宅家避疫之感受,是以笔头流淌出来的,也充斥着真挚强烈的情感,其“疑惑、愤懑和哀思”也让其作品不同凡响,一读令人震撼。
次韵三首之中,以这首最为精警。首联交代特定季节爆发的突然事件及对民众生活的困扰。颌联承接话题具象描绘“瘟疫”的可怕景象及其得以迅速蔓延原因。正常的肺,应该是蓬松舒展如同海绵一般的温润体,受病毒攻击后透视拍片所见竟成白花花玻璃体,此为实景。本来的官,职责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但结果却是以隐瞒真相而任凭病毒祸害苍生,诗人用“榆木心”喻之,此为虚像。颌联的用笔特色是虚实相对。颈联犹继续拓展话题,以“山河戴口罩”生动、幽默的语句喻指全国进入防控疫情的状态,以“红会管黄金”隐晦、讥刺的含义谴责红十字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救灾援助工作中的恶劣表现。这一联,亦实亦虚,半实半虚,窥一斑而见全豹,触及防控疫情的方方面面。尾联上句突兀跳转,离开上面正在说着的话题,无厘头地扯到头发上,下句一出来才明白它是为结句扣回疫情主题而造势。有趣的是,作者在这一联中设置了一个细节:一个头发极短的人,一只手按在头顶,做出要梳理头发的样子,其实他是要掩盖一桩丑事,他头上别了一支假玉簪,那可能是山寨的,或者是塑料的,品质差不好看,怕被人识破,便做了一个梳头的假动作。这当然是一种借喻,但却有几点作用:一是用“护丑”坐实“红会”的恶行并呼应前面“官为榆木心”一句,由此倒扣回到前面的话题;二是有了一个细节的刻画,可以补正全诗虚笔太多的情节性不足,起到以润补枯的画面效果;三是以小见大,片言明百意,留下寻味空间,使诗作意蕴更加深厚隽永。
庚子立春日
野雪山花四户围,八音随水放单飞。
参差清景无人迹,霁日空悬绕廓归。
点评:南朝陈后主《献岁立春光风具美泛舟玄圃各赋六韵》一诗有“餘暉斜四户,流风颺八音”之句,此作首联或本于此,然则意境迥异。四户,即四个大门,泛指大户人家。八音,古代“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乐器,泛指音乐。在陈后主那里,大门有余晖斜照,乐曲随流风荡漾,呈现的是时光美好、春意明媚、欢情无限的景象。在作者这里,大门被野雪山花所包围,显然是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员进出了,间或有几曲乐声在水面流走,益显孤单寂静。这是一幅清冷孤寂的乡村景象。后二句更是递进一层,把这种孤寂的场景渲染到极致:好不容易雨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可依然没有人出来迎接温暖、拥抱阳光,弄得春日无聊地自个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就溜走了。诗,极见平静,极见淡然,你几乎触摸不到诗人的脉搏,诗人把情感藏得极深。然则读后细细品味,便觉有一种深深的悲哀慢慢溢出纸面。庚子立春,把“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的美好糟蹋了。
减字木头花
天天起早。疫事关情看邸报。是否增加。消息来源独一家。
无聊已极。春月秋花全搁笔。奥啥维辛。做个笼中肠断人。
点评:这词,将民众信息渠道单一而难以获取真相的愤懑融入笔端,用轻松幽默的文字,揭示“笼中”人的无奈与悲哀。在写作特色上,有二个突出的亮点。一个是用与朋友聊天的口吻,语言浅白,尽量口语化,读起来有亲近感。二是笔墨高度集中,一意流转而下,主题突出,一再深化。“消息”的来源被锁定一家、又因封城失去行动自由,“笼中”鸟的独特感受,描述得真挚而幽默,寓意深长。
菩萨蛮•江城护士
深痕勒得眉频皱。娇娃一夜黄花瘦。瘟疫虐江城,仁心济世行。
愁容何处置。对镜双行泪。又听病人吟。声声痛不禁。
点评:疫情爆发后,抢救病毒感染者,是所有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日夜坚守在岗位上的唯一信念。所以,最应该赞颂和歌唱的是这些医护人员。这首作品,发自诗人内心的慈悲胸怀,对护士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有极为细腻和鲜活的具象描绘,笔墨之间,充满深深的敬意与浓浓的怜惜情怀。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借助意象(“深痕”、“黄花瘦”、“愁容”、“双行泪”)、借助动词(“勒”、“虐”、“济”、“行”、“置”、“听”、“吟”、“痛”)、借助想象(“一夜黄花瘦”、“声声痛不禁”),情景交融,声色并现,场面鲜活,动感强烈,一字一词,无不呈现出精准高湛的艺术功力。
定风波
燕未归来柳尚疏。圭塘水冷是春初。断续蛙声吹破晓。人早。沿溪觅得钓翁无。
旋见青蓑孤影远。难辨。一堤烟树眼迷糊。瘴雨丝丝谁耐听。天病。躲开城市躲开庐。
点评:定风波这个作品,以入春疫情爆发、封城禁路为背景,描绘早春郊野孤寂冷僻景象,抒发对一场突如其来灾难的深深忧虑。三个短句的设置,恰到好处,正在情感变化的转折处。先是一喜,因起得早,有蛙声相伴,带着浓浓的兴致,想找个比自己起得更早的人,聊上几句。大概平时就会看到在溪边垂钓的一些人,可是今天没有。好不容易看到老远的地方似乎有一个人影,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也看不清楚。于是兴致全然失落,一转折。看不清楚的原因,一则距离太远,二则下着蒙蒙细雨,视野模糊。想着疫情正在周围蔓延,感觉这蒙蒙细雨或许也携带有瘟疫的病毒,一下子又焦躁起来,竟对那雨声生出几分厌恶的情感。再一转折,心绪已经跌落至最低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所有的征兆指向一个源头:天“病”了。怎么办呢,没得选择,远离人群就是了(躲开城市躲开庐)。情绪的转折,在作者笔下呈现出生动有趣、具象鲜活的画面感。精巧的构思,让这首定风波特具非凡的艺术魅力。
春日杂咏30首之二冬
残雪消融早越冬,春瘟郁结塞于胸。
若将心事倾流水,或恐江河亦被封。
点评:绝句,最常见的必杀技就是起承平淡而转结出彩。此作起句极平淡,只交代一个时间点。次句承接也还不动声色,只是举重若轻地说出瘟疫流行之事。第三句开始发力,用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略见荒唐,因为“心事”是没有形体的,没有形体的东西怎么“倾”?以此而论,是为“无理”。但我们平常又将聊天称为“倾谈”,将交心称为“倾诉”,那么,心事的可“倾”又有据可依。但这一句的发力,只是造势。实质性内容集中在结句:江河因为流水带来了诗人的心事,有可能被“封”。这个被“封”,是第二个荒唐之事。因为诗人的心事,无非就是一点情绪,一点牢骚,一点见识,流水夹带这点儿东西,能有多大作为,乃至要举一国之力“封”之,也是不太可能之事。又一层“无理”。但再一想,特色社会自当有超脱常规之事。从这个角度推断,就会有二个可“封”的理由,第一,“春瘟郁结塞于胸”,诗人的“心事”可能感染病毒;第二,诗人爱发牢骚,牢骚烈处会影响民心,流水夹带诗人的“牢骚”而流到各处,会影响社会安定。人们在顾虑第二时可以借助第一实施“封”堵。这么说来,又并非完全不可能。可见,这诗的转结,看似“无理”,实则“有据”,正有“无理而妙”的情形。这首七绝,就凭借这出彩的结句,成为意蕴深厚而寻味无穷的佳作。

梦 欣 本名郭业大,诗人,诗词评论家。籍贯广东潮阳,现居美国旧金山。一生嗜好诗、书、琴、剑。现为香港诗词学会、旧金山诗艺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