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修学笔记(卷九)
作者:吕兴福

佛最了解众生,知道我们破了一个观念又会钻进一个新的观念之中,知道我们破了一个相又执取另一个相,佛还知道我们又会执著一部《金刚经》不放手,知道我们还会执著以六度万行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法不放手,总之,我们常会被卡死在一个接一个的观念之中。
因此佛又声明: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为了方便说,权且名叫般若波罗密。这便是破法执,具体说是破以修六度万行为主题的大乘修行者的法执。
佛经是度人舟,弃舟才能上岸,舍不得离开船,永远不能上岸。佛经是标月指,什么意思?有人为我们用手指头指月亮,而我们不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月亮,而是盯着他的指头不放,这样本末倒置,怎么能看到月亮呢?甚至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月亮?我们回答说那个手指头是月亮。其结果是什么呢?不但看不到月亮,最后连手指都不认识了。何以故?因为误以为它是月亮。同样,《金刚经》乃至六度波罗蜜等大乘佛法是指示我们进入清净觉地的手指头,而不是觉地本身。我们要明白:学《金刚经》是手段,破诸相显自性,深契第一义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才是目的,手段不能代表目的。
小至微尘,大至世界,都是生灭的东西。穷究到无限小便没有了微尘,穷究到无限大又没有了世界,微尘也好,世界也罢,都是妄想所现,它当体即空,方便说叫微尘,名世界。就连如来的三十二庄严相,也非如来的清净自性,如来的清净自性不是我们以色相的形式所能看得见的。三十二相不是说没有,他是应化身,应化身不是如来的清净自性。
小至微尘,大至世界,当体即空,不能执著,就连如来三十二庄严相也不能执著。什么都不执著才能放下,彻底干净地放下,略有执著我们就放不下,越执著越放不下。因此说:执着一切现象,都是我们对自己设置的种种桎梏。一切色相都是败坏之相,败坏之相无疑都是轮回相!不破轮回相怎么成就?
但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看见月亮之前,在尚没有找见东南西北的时候,不妨看一眼善知识手指的方向。
在尚没有到达彼岸的时候,千万不要于中途损坏渡船,不要弃船跳水,那是会被淹死的。未曾拿起,妄言放下,也是有危险的。
曾经有人批评我们,居士怎么敢诵《金刚经》,诵《金刚经》要破相那还了得。听后我们怎么办?虚心接受,但不改正,《金刚经》还要诵,一切执著要学着放下,这叫“依经典不依人”,世尊在四依法中教给我们的,当信受奉行。
须菩提听了世尊的开示,很受感动,涕泪悲泣。对世间色相毕竟是空的真理已经很明白了,故得出了“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的结论。佛听后对须菩提的悟性深表满意,连声说如是如是,对对对!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句话如何了得!不少人学《金刚经》诵到此处就开悟了。
开悟有顿悟和渐悟,上上根器者,如六祖大师,不悟不说,一悟便在当下!
佛说:如果有人听了《金刚经》,听了万法皆空的道理后,不惊慌,不害怕,不畏惧,要知道这种人甚为少见。为什么呢?他能接受五蕴无我,四大本空的真理,必是上根器之人。我说的第一波罗密也好,忍辱波罗密也好,都没有一个实在的波罗密,同样是标月指,方便命名。
这里说的第一波罗蜜,指的是般若波罗蜜,因为不论是六度波罗蜜还是《华严经》上所列的十波罗蜜,都把般若波罗蜜排列在第一,因此,这里所指第一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
佛说:在很远古以前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时候我就无所谓四相了。怎么证明呢?那时如果我著相的话,被人一段一段肢解宰割身体,定会生嗔恨心。还有,我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被富单那城迦罗富王刀割耳鼻,我同样不住四相而修行忍辱波罗蜜。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