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可
米利都三杰之一——阿那克希曼德将世界的始基称为:阿派朗,意即:非限定的存在(或曰:无定型)。较之于此前泰勒斯关于世界始基为“水”的学说,此学说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更为圆满地解释了世界始基问题。笔者借此文对自身关于“非限定性”存在的理解及其对人精神的影响的理解论述如下:
1.对“非限定性”的理解
1.1非限定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何谓“非限定性”?笔者认为,“非限定性”即对事物的不确定、不可定义。该事物具备一下几个特征:
一是,该事物的存在方式具有不定型性。非限定性事物不存在形状、质料、存在形式、功用等方面的确切定义,是不受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限制的。我们不能以具体的形状、质料、功用等定义规定它。因为非限定性事物一旦具有上述定义,也就不能成为限定性事物了。
二是,该事物的存在不受具体时、空限制。非限定性事物在概念上,是不存在时间方面的生灭和空间方面的大小、疏密等概念的。借用《般若波罗蜜心经》的话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该事物一旦有了产生、发展、衰落、消亡等发展过程,以及空间结构限定,其“非限定”特性将不存在。
三是,该事物仅为抽象、概念、思想化的存在,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该事物的“非限定”特性已经将此事物的形式抽象化、概念化、思想化,且为无具体定义的抽象化、概念化、思想化。因为其一经具体概念的明确诠释、界定,其“非限定性”亦无从存在。
四是,对该事物的认知只能以否定思维认知,无法用肯定的思维认知。我们在认知“非限定性”事物时,若将其肯定为某种概念、形态,也就破坏了其“非限定”特性。故只可否定其为任何一种事物,在无限的否定中,肯定其为非限定性事物。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发现阿娜克希曼德的无限、非限定性始基说,极其类似于我国道家哲学关于“道”的学说和印度婆罗门教哲学关于“梵”的学说。只是后者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而前两者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2.“非限定性”思想产生的原因
受当时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影响,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因对自然界万物产生、变化、发展产生诸多疑惑,并因此对自然界产生研究兴趣,遂主要研究自然哲学。自泰勒斯到阿那克萨哥拉期间的哲学家共同的研究问题为本体论。他们试图寻求宇宙的始基。他们或认为水为宇宙的始基,或认为非限定性为宇宙的始基,或认为气为宇宙始基,或认为土、气、水、火均为宇宙始基,亦或认为种子、原子为宇宙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怀疑其同乡泰勒斯(二人皆为伊奥尼亚岛上的米利都人)将“水”视为宇宙始基的观点。因为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将“水”视为宇宙始基,不足以论证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因为由水衍生出火、气、土、石,以及风云雷电等自然事物和现象,乃至动植物、人类是难以想象的。其中必有可使之产生的事物。如此事物有具体的形态,则定无法衍生这大千世界。因此,此事物必然是无形态,且不可感知的。故此物定为非限定性事物。若定要为其命名,可曰“无限”。走笔至此,我想起了我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所描述的“道”。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先天地而生的事物描述为: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但是又无从得知其名,故“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将其所谓的宇宙始基“道”描述为:道冲,用兮若不盈。亦将宇宙始基视为无形之物。
岂止如此,在印度哲学中,婆罗门教将其认为的宇宙始基“梵”,也视为无形、不可感知的。他们认为,不能以明确的定义肯定“梵”的存在,只能以否定的形式(即:“梵”非任何具体之物),肯定“梵”的存在。其中,甚至认为“梵”是构成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的特殊物质。吠檀多学派的代表人物商揭罗遂提出“梵我不二论”学说。如此看来,东、西方哲学竟有如此的相类之处。
3.“非限定性”概念思想对人的精神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过程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文明程度提升的。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人们的意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再从新的必然王国,到新的自由王国,以致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人类对宇宙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人对宇宙未知领域的探索,以解开宇宙更多的奥秘。
远溯人类思维萌芽伊始,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产生了种种疑惑,诸如:风云雷电、生老病死。这些在今天已成为科学常识的自然现象,在远古时期竟成为困扰人类思想,令人望而生畏的神秘存在。这些“神秘存在”在当时便是必然王国,亦即:非限定性的存在。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科学水平几乎为零的现实条件下,为了解释这些“神秘现象”便产生了种种幻想。由此,神话、图腾相继出现。随着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生和逐步发展,宗教及其思想随之产生。此概为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产生之滥觞。另一种思想在解释这些“神秘现象”时,遵循了另一条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认为:一切事物、现象产生于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他事物。他们或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认为事物、现象产生于水,或产生于土,或产生于气。此思想即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之滥觞。这是非限定性对人类思维空间、形式拓展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文明曙光出现的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非限定性(必然王国)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类对宇宙认不断认知,推动了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以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出现。
综上所述,为阿那克西曼德非限定性概念及其对人精神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