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清明与火及其它
文/ 鲁 湃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使人类从生食食物走向了熟食生活。火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离不开我们周围的方方面面。《红楼梦》中写与火有关的事件实在太多。从正月十五灯火、麝月尽职看火、史太君看马棚失火到女娲炼石补天••••••可以说火是贯穿《红楼梦》中的一条火绳,也就是说书中的一条主线(详见拙文《红楼梦》主线之浅见)。
书中第一回,关于和尚炸供的描写是:“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方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四挂五,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火灾的描写尽管仅70多字,却十分贴切生动。三月十五为什么炸供?我查了一下资料,三月十六是准菩提菩萨圣诞。为菩萨圣诞炸供应该是喜事,结果乐极生悲。(笔者认为,乐极生悲不仅是事物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红楼梦要揭示的主题之一)。这场火灾的罪过应该是和尚,作者也真是伟大,作品结构也真是严谨。一句“方抵也因劫数”竟为和尚开脱无量罪过。真是阿弥陀佛!

第一回,正月十五观社火花灯丢掉英莲祸起(霍起),十五观灯本是一件喜事,结果又是一场乐极生悲,与火有关。作者为什么在第一回安排了清明这一天火起和正月十五祸起(霍起)。
第五十八回,更有一段文字写藕官为药官烧纸的描写: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鸟儿惊飞。宝玉大吃一惊,又听那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弄这些纸钱来烧?我回去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接着写宝玉为藕官解围把婆子打发走了。
这使我想起了当年的塔河大火灾、大兴安岭山林大火、五二年我们明水通泉乡(五排头)火灾••••••历史上因火灾导致国家灭亡的也曾有过。清明烧纸引发的火灾每年都有发生,可见火灾之厉害,所以说婆子的阻拦是对的。你想藕官在大观园内烧纸,真要着了火那还了得。什么楼台亭阁、花草树木,只能像上述火灾一样火烧连营,付之一炬。
书中宝二爷的行为用当今的话,说他纵容犯罪一点儿也不为过。宝二爷又演了一场荒唐戏。实际宁荣二府对防火是很重视的,如秦可卿的葬礼及平常专有人查明火、暗火,真可谓天天防火,夜夜防盗。这种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林立。棚户区改造,人们为了得到补偿,见缝插针地盖上简易房,甚至防火通道也成了向开发商讨价的筹码。开发商也惜土如金,建设的楼区竟然连防火通道都不留。真要是火灾一起,再现代化的消防车也不能靠前,人们只能是束手无策。这样的事例在电视新闻和实际生活中,我们是会经常看到的。我们应该痛定思痛,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人们,绝不能干宝二爷那样的荒唐事,防火这根弦时刻不能断、丝毫马虎不得。

谈了书中的清明与火,顺便再说一下寒食节的来历。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一位叫介子推的人曾割下大腿上的肉献肉汤为重耳解饥。重耳取得政权后,赏封随逃中有功人员时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和母亲隐居绵山,重耳听说后亲往绵山访子推不得踪迹。下属出主意放火烧山引子推出。风猛火烈三日方熄。子推终不肯出,母子相抱死于柳树之下。装敛时在树洞发现一血书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重耳命厚葬子推母子于绵山之下并改绵山为介山,后设介休县(在山西,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
焚烧山林之日为三月五日,后人思慕子推死于火,不忍生火为之冷食三日。从冬至日105天后,第一天为寒食节、第二天为清明节。人们又把清明节和寒食节并为一天,这一天又叫禁烟节、禁火节和冷食节。
当初为纪念介子推有了寒食节,我不能说古人那时就有环保理念,现在清明用大量烧纸来祭奠故去的亡人,实在有悖古人的初衷。清明节前后三天,郊区处处浓烟滚滚,使空气颗粒大大超过2.5PM值。最近国际针对雾霾现象提出许多应对措施,笔者认为,悼念故人何必只用大量焚烧纸制品呢?当前许多祭奠方式,海祭、树祭、鲜花祭等,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重耳把子推母子死处之枯柳做成木屐穿在脚下,这既是木屐之来历,也留下了患难过的弟兄之间称足下一词。柳树也成了清明节日的象征,这天人们把提前做好的燕子状面食用柳枝串上备用,至今留下了“清明不吃饽饽,穷的乱打哆嗦”之说。家家插柳枝在门,以招子推之魂。人们的头上要戴柳枝,马车上要插柳枝,大家这一天开始插柳树,留下了植树的习惯。

《红楼梦》书中第70回,有一段关于清明放风筝的描写,很是值得一读。一群才女带着诗兴,在春风中放飞自己的希望。作者在文字中埋下了金钗粉黛的命运,还有许多的迷待我们去揭晓。
放风筝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唐代得以盛行。放风筝有放晦气之说,是清明节的民俗之一。这里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长安清明”诗很有意思:
早是伤春暮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阳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这里涉及清明的民俗有三句:
一、内宫初赐清明火。唐代风俗于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这天宫中却钻取榆柳之火赐给近臣算是一种恩荣。百姓禁火,宫中却取火,写出了封建社会权贵的腐败特权;
二、上相闲分白打钱。“上相”指宰相。“白打”古代踢球时,两人对踢叫“白打”;
三、绿杨高映画秋千。画秋千指经过彩绘的秋千架。诗圣杜甫也曾写过:“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里的蹴鞠就是早期足球的雏形,所以国际足联2004年宣布足球的起源在中国。秋千最早叫千秋,为了避讳改为秋千。打秋千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深受青少年的喜欢。
还有,踏青是古代文人去野外郊游的一种方式。现在不局限于文人了,人们赋予它一个美好的词汇叫春游。这些习俗在《红楼梦》中均有出现,有的详细、有的简略,仔细品读,其味无穷。诸君有兴趣不妨尝试,定能揭示其中奥秘。

【作者简介】
鲁 湃 字俊峰,号昌成。满族,祖籍辽宁复州城。1949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高中文化,196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国家四级科研网县级技术员。中学教员退休。有数篇教研、学术文章及诗词、楹联、散文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际艺术网终身艺术顾问,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诗词协会、楹联家协会、先进文化促进会会员,第二任明水县红学会会长,《明水红学》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