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小城(下)
作者:张学军
朗诵:李树正
博山,有一种胸襟,扶危济难!
博山,这是一座胸有大爱的小城!
面对着疫情的汹涌,巾帼仁心。她们,一群白衣天使,戎装披甲,奋不顾身,用温暖点亮了对生命的希望。
面对着生命的救援,医者柔情。他们,一群杏林精英,悬壶征帐,无惧生死,用仁心写下了对使命的忠诚。
她们,山东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博山区医院吕蕊,博山区中医院吴海燕,“忘了饿,忘了恐惧,就是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到位”,感人的战地家书,悉心的合作救护,是小城白衣天使最美的爱心写照。

他们,山东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市第一医院出行7名战士,5人夫妻双方都在医院临床一线。“只有一个想法,早一点战胜疫情!”是小城 市立医院最动人的亮节高风。
王良,王洁,张凯,孙光,陈斌,燕涛,张明宇,张明生,郭新芳,夏侯艳红……一束束温暖的微光,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用仁心妙手展开了生命的救拯。
你们是白衣天使,面对着求助的眼神,倾尽满腔的柔情,点亮康复的希望,托举起生命的重生。
你们是仁心医生,那口罩中的问询,那细心的救治,那汗水浸湿的衣衫,那护镜里的朦胧,绘就了最美的风景,筑起最坚硬的长城。

你们也是母亲、妻子、女儿,你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谁不愿居家尽孝尽责,谁不愿阖家朝夕相伴,你们却选择了抛家离乡、割舍亲情。
你们用勇敢,诠释了孝乡的担当与至诚;你们用爱心,展现了山城对黄冈的真情馈赠。
博山,有一种精神,敬业奉献。
博山,这是一座裕禄精神闪光的小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使命。当疫情袭来,孝乡儿女挺起战疫的脊梁,山城勇士筑起防控的障屏。
抗疫防控,也是战场。举手投足间的“担当”,昼夜奋战间的“奉献”,汇聚起孝乡抗疫的“爱心力量”,彰显出山城防控的“孝乡表情”。

他,八陡北峰峪村韩长濮 9旬老人,65年党龄,主动找到村书记缴纳1万元的“特殊党费”。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算尽了我的微薄之力吧!”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
他,西冶街派出所所长刘国栋,视“疫情就是警情”,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出院三天,置身一线。虚弱的身影,透着坚定。
他们,蓝天救援、山城救援、红狼救援、阳光救援……,饿了吃包泡面,渴了喝口冷水,累了路边歇会儿,夜晚地铺熬沥寒冷,满身山城消毒的艰辛,手被消毒液泡皱变形。
他们,21名蓝天救援队员,鏖战荆楚,含泪离归,“保证把弟兄们全部带回来!”“疫情面前,只能战,不能退!”“保证完成任务!”铿锵的誓言,半月的艰辛,每天10多个小时工作强度,令人动容。

孝乡衔命控防,山城众志成城。数不清的医疗疾控工作者、公安干警、交通联防队员,数不清党员、干部、公务员、社区工作者,数不清的媒体记者、人民教师,数不清的城乡志愿者、职工村民百姓……,或主动请缨,或坚守一线,或志愿值守,或昼夜奋战,或济困助老,或网上教学,或无私捐赠……,抱薪的真情,令人起敬。
多少坚毅的眼神,多少奋战身影,多少忘我的奉献,多少动人场景,闪烁着人性的辉光,倾洒着奉献的真情,描绘出博山抗疫的最美画卷,定格成孝乡防控的水墨丹青。
宅居日子,谁不眷恋温馨的家园,谁不想守在家人身边乐享团圆安宁?危难关头,谁不担心个人的安危,谁不牵念家人的亲影?
为了战疫,为了防控,你们用爱心,诠释了孝乡人的使命担当;你们用行动,铸就了山城人靖疫必胜的坚定!

博山,有一种风骨,勇毅力行。
博山,这是一座担当道义的小城。
为什么眼里含着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为什么战疫救拯、众志成城,因为血浓于水的一脉深情。
请记住这些闪光的名字吧!你们那请缨逆行的勇敢,你们那驰援荆楚的大爱,就是博山的骄傲,就是孝乡的光荣!
请记住这些跃动的身影吧!你们那负重奉献的担当,你们那抱薪为民的真情,就是战疫中最好的“博山味道”,就是防控中最美的“孝乡表情”!

山城不会忘记,荆楚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虽然未见你们征战的身影,虽然未识你们坚毅的面容,但我们却知道铭记英雄!你们是援鄂战“疫”里,“华夏孝乡”最美的风骨!你们是孝乡防控中,“裕禄故乡”最美的珞缨!
博山,有一种记忆,大爱永恒。
博山,这是一座懂得感恩的小城。
风月同天,铿锵战“疫”,留下了动人的“小城故事”,我们将永远铭记;“疫”遁华夏,繁花与共,孕育着小城“疫后新生”,我们正期待憧憬!
我的家乡,很小,很小,他却是一座最美的小城……

——作者简介——
作者:张学军,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博山区第一中学原校长,博山区教体局退休干部。热爱文学,勤于笔耕,主编博山区中小学乡土文化读本《颜山孝水》,出版文学作品集《梅心竹韵》《杏坛放歌》。

——朗读者简介——
朗诵:李树正,颜山朗诵社指导老师。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专注于播音主持和口才教育,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大赛“金牌导师”,“桃李杯”全国朗诵大赛“最佳辅导老师”;多次在各级朗诵比赛中获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