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快开学了,我想对你说
文/朱植莉
孩子,疫情逼迫下被动共处,“相看两讨厌,心隔无数山〞的日子终于将要过去。从此,我们“神兽”归笼,“神经〞复位,各自安好,“河清海晏”!我想买一挂鞭炮,把疫情之中斗室之内,“大眼瞪小眼〞郁集的各种抱怨、委屈以及偶尔的小确幸、心里的小焦虑引起的小反思、小感慨,都噼里啪啦地向你炸响,爆出妈妈对你最深挚的爱和最热烈的期盼。疫情汹涌,“停课不停学”的警报拉响,无数的学生和家长集体罹患“学习狂热(躁狂)症”。钉钉五星,分期付款,神兽出征,寸草不生!智学被赞,何不瘫痪?想说爱你也不容易!还有那腾讯直播,“×××,你说这题选A还是B?不回答,不回答是在睡觉吗?全体都有,来了的回1,没来的回2……”老师有些错乱,家长更是糊涂:一元一次方程太贵,三元一次方程我绝对投诉,一元三次方程嘛可以考虑……花式“学习狂躁”之中,外婆住院了,即使妈妈在医院一夜未合眼,刚恍恍惚惚如踩棉絮般飘进家门,就听见你平地一声惊雷:“妈妈,快!进钉钉!!看数学是否直播,我在给物理打卡!”妈妈浑身一震颤。孩子,此时,疲惫的妈妈多么盼望你接过我手中的包,说声,妈妈,你辛苦了,然后给我递上一杯热乎乎的水。甚至,没有热水,凉水壶里几天前的陈开水也可以。然而,你没有!你涨红的小脸,燥热专注的目光,只有学习!作业!孩子,好多时候,你的这种专注与急切都是妈妈的慰藉与骄傲!谁家的娃,如此“学霸”,保质保量独立完成作业,从不让父母操心。父母都要感谢上苍!妈妈想像以往那样,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狠狠地亲你、夸你。可是,妈妈今天实在太累了,累得让我感到了你“学习至上”的嚣张,触动了我内心的凄凉!孩子,你不是冷漠无情的人。那天,外婆清晨五点多发病,妈妈担心现金不够,翻箱倒柜的声音惊醒了熟睡的你。你本来满脸不高兴,但一听说外婆病了,马上掀开被子,不顾只穿着单薄的睡衣,赤着脚把你一直珍藏在私密之地的蓝色钱包拿出来,打开:整整齐齐、崭崭新新、满满当当、红红绿绿的钞票!这是你多年积攒下来的全部财富!每年春节,压岁钱到手后,你都会像葛朗台老头那样一张张地数它,听它美妙声音。多少次,你抱着钱包做着去埃及帝王谷看金字塔的梦!我知道,这钱包对你的意义!然而那时,你毫不犹豫地把它拿出,掏干:妈妈,我有钱!5758块,你快去医院吧!……我在家照顾外公!我匆匆而去。术前的各种检查让我手忙脚乱。直到上午11点多,在等彩超的间隙,我翻开微信,才看到你一连串的信息:妈妈,外婆咋样了?啥病?……外公很担心!但我跟外公说没事。……早饭我们吃的冷饭。……到底如何跟外公说?……如果允许,能否视频,让外公看看外婆现在的情况……孩子,或许是妈妈感情太过于丰富。你这些信息,竟然让我眼圈发热。以至于后来医生询问外婆的病况,我的声音都嗡嗡的。孩子,危急时候,你的关心、支持与担当给了妈妈多大的力量呀!那天妈妈本来也有些感冒,头痛,无力!但是有你,我什么也不怕。真的,爸爸在抗疫一线,我一个人守在外婆手术室外,医生反复向我描述各种最坏的结果,我也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相信,一家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温情定能感动上苍。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打不垮外婆,摧不毁我们的家!果然,外婆手术非常成功!但麻药似乎不愿轻易退去。我只有不断的呼喊,外婆才能做到医生要求的别睡沉了,别打呼噜。那晚我没合一下眼,直到早晨大姨赶到,我才像战败的士兵回到家里,期盼着你为我补给“元气”,让我有力量明日再战。然而,“快,进钉钉……”你迎接我的第一声惊雷就把我炸蒙了。孩子,生死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作业?确认了外婆没有生命危险,你的眼中就只剩下学习?作业?学习、作业,你看不到妈妈此时的疲惫!学习作业,你像一头困兽在各个群中东奔西突,疲于奔命!学习学习,吃饭要反复喊,喝水、吃水果甚至上厕所都是浪费!作业作业,疫情中好不容易等来的春暖花开,远足踏青,于你是负累。你的眼中没有桃花红、菜花黄,你嗅不到田野里万物的芳香,你听不到鸟儿的鸣叫,你不想摸一摸变暖的春江。你的世界,只有打印的作业白茫茫,“钉钉〞的声音分外响!孩子,这是豆蔻少女应有的生活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与土地的分离早己割裂了那份天真的浪漫。在信息发达、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里,你禁锢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想。面对异性,学霸保卫战的竞争简单直接,掩盖了“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婉约柔情。人性中最直接的本能冲动,都在学习中萎缩,萎缩,再萎缩。除了学习,你的生活还有什么?买菜做饭,养花种草?“生活不能这样庸常,我要努力学习,为了美丽的诗与远方!”孩子,这是你洗了几次碗后在日记里发出的感慨。难道,诗里没有人间的烟火?远方就不吃饭?日常生活的劳作,难道就这么一文不值吗?给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难道就比不上在数学题里学习如何统筹安排?读再多的文章,写再多的诗篇,比得上油盐酱醋糖给你更赤裸裸的酸甜苦辣咸吗?生活总在远方,学习只在纸上。长期以往,你的生活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第一件事,来自家庭微信。疫情严重,控制出入。买米买面买油,储鸡鸭储水果储蔬菜,爷爷奶奶辈不变的主题。买酵母黄油各种辅料,妈妈们准备在西式糕点和中式包子油条间大显身手。而你的两个高素质高职位哥哥,疯狂地囤集了几大箱方便面。如果下不了馆子,点不了外卖,他们就吃泡面!天,孩子,你能想象,不爱做饭、也不会做饭的哥哥们这两月怎么过活吗?如果不是长辈们偶尔接济一些炖汤、成菜,我估计,以后几年之内,他们想起方便面就会吐。这件事告诉我,不管你是哪方面多么高级的人才,如果不先学会并爱上如何熨帖你的肚子,再多的知识,再大的本领,没用!第二件,十分悲惨。一个6岁的小孩子与爷爷独处,一天,爷爷突发疾病去逝了。可怜的孩子为爷爷盖上被子,在家老老实实地啃了几天饼干,直到志愿者发现!在悲悯攫住我内心的同时,我更想追问,这样的悲剧为何会发生?6岁呀,6岁的孩子难道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是死,什么是生?一代更比一代强,比起我出生的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现代的神童越来越多。能背500多首古诗的四岁神童,能跳无数支广场舞的三岁萌娃,还有很多学龄前的小戏谜、小钢琴家、小天才。他们神一样的存在,让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鸭梨山大”。资本推动,媒体渲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兴趣班,再贵,咬咬牙也得报上!围棋舞蹈,唱歌国学,英语奥数……只要想得到,没有报不上。没有学习死,就往死里学!辗转于各班之间,饭车上吃,觉晚点睡。为了不输,家长、娃们都拼了。书本知识懂多了,各种才艺精多了,然而基本的生存技能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让孩子拴鞋带,太慢,浪费时间;孩子剥鸡蛋,太忙,耽误的几分钟又可背一首绝句;周末去看奶奶,唉呀,还有奥数课……学习,学习!自理生存能力不训练,家人亲情可让位!说好的快乐童年呢?看蚂蚁出洞,赶小鸟回家,听江水唱歌,在山里大吼。阳光下,与小朋友一起欢笑。风雨中,与父母携手踏过泥泞……我们没给孩子这些自由,我们更不愿告诉孩子,你的风和日丽,是爸妈一直在给你扇风或打伞。越懂事的娃娃,就越乖乖地在我们装饰豪华的“茧房”里层层自缚。“爷爷说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所以,爷爷死了,我不出去;肚子饿了,我不出去。我不出去,甚至,夜晚来临,黑暗像魔鬼一样把我吞噬,我惊恐地睁大眼晴,我也不出去。我不出去,甚至连无助地大声啼哭也不哭,因为爷爷没让我哭!……孩子,我不敢再去设想那6岁小孩所经历过的一切。我拼命地想起,外婆说过,大姨6岁时,可以做全家人的饭。没灶台高,搭凳子;揭不起铁锅盖,全院子喊人帮忙。当时大姨不如现在的很多孩子懂更多的书本知识,但我相信,6岁的大姨如果遇到这次疫情,绝不会眼睁睁看到爷爷死去,自己只有吃饼干,或者泡面!孩子的生活,看我们大人创造了怎样的世界。这次疫情,除了学习,我们不是还可以给孩子谈论很多很多其它的事吗?不管是作妈妈,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都呼吁全社会,告诉孩子: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上课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除了语数外、理化生,还有很多很多诸如社会、自然、责任、担当、同情、朋友……需要我们用课堂之外的不同方式去体验,去尝试,去分析,去判断!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朱植莉,重庆市南坪中学校高级教师,民进会员,文学爱好者。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