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我的通知书上,老师每次下评语指出缺点最多的,便是“迟到太多,缺乏朝气”,我却始终改正不了。
当初,我家境贫寒,学校距离我家有十多里路,每天上学要早出晚归。很多时候,还要顺便背负几十斤粮食到磨坊(当时,爷爷在离家十多里的地方给生产队看管磨坊,他把我背去的粮食磨成面粉,然后我放学后再把磨好的面粉背回家)。这样可以给父母腾出一些时间干活,为减轻家里负担,有时不背粮食便背柴禾去卖,然后再去上学,由此,紧赶慢赶就迟到了。有时一节下课,甚至第二节都上课了,免不了老师经常的批评。
为了尽量不迟到,很多时候都是天不亮就要起身往学校走,有些时候起床稍晚一点或者再背负东西,迟到始终不能完全避免。
我赶掉的课,我得补上。上课学习,下课也学习,中午休息仍然不知疲倦地学习。好在我的学习没有落下,成绩在全班乃至全校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只顾专心学习, 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加之其它各种原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及思想压力,也难怪老师说我整天郁郁寡欢,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
由于我学习成绩拔尖,久而久之,对于我的迟到,老师无奈,也就听之任之,见惯不经了。“迟到”便成了我的专利。现在想想,真的难为我也难为我的老师了……
文/中国风尚(糊涂老翁)
乙未年初春于草撰
庚子年仲春修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