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王杰 28
文/周凤森
校园之恋
(28)

1958年8月,王杰在补习班经过半年复读,顺利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被分入十二级五班,这一年王杰十六岁。第二年,赵英玲也考取了金乡一中,被分入十三级三班,这一年赵英玲十五岁。
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不耽误学习,王杰与赵英玲约定:两人在校要努力学习,不互相打扰,比赛看谁在班里的成绩更好!约定每个周六晚上一起在校外走走,两人定亲之事对外绝对保密。这样,虽然他俩经常在伙房、操场及校园小路上碰个面,但仅仅默契地彼此对视一下,然后各忙各的。王杰班上女生较多,王杰的坐位中间靠后,下课时,班里女生们唧唧喳喳的乱成一团,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王杰的学习,课间他在校园里稍微放放风,就迅速回到教室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王杰心中牢记着与赵英玲的约定,努力学习,他要考出最好成绩,做赵英玲心目中的学习英雄!王杰的同桌王校田家也是赵家庄的,虽然和赵英玲同村,但两家离得很远。王校田与赵英玲平时也不说话,只是周末偶尔碰在一起同路回家。有一次下课后,王杰离开教室去校园放风,王校田因上课笔记写得不全,就想翻翻王杰的笔记本,补补自己的笔记,突然一张照片从笔记本中滑落下来,王校田弯下腰,捡起来仔细一看,自言自语地说:“奇怪了,这不是俺村赵英玲照片吗?怎么会在王杰的本子里夹着,王杰这小子捡了照片也不还人家,还私藏起来,这件事我得问清楚。”等王杰回到教室,刚刚落座,王校田便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片问王杰:“你捡到俺村的女生照片,也敢私藏起来!这是赵英玲的照片,我要告诉人家,看看你脸往哪里搁?”王杰的脸一下子通红,急忙按住王校田坐下,凑近他的耳边悄悄地说:“王校田,你别乱咋呼,俺俩都定亲了!”王校田睁着大眼看着王杰,似乎明白了什么,王杰继续说:“这件事就你一个人知道,千万别乱传,会影响到俺俩的学习!你一定要给我保密!”说完,王杰亲热地搂了搂王校田的肩膀,两人又在桌子底下拉了勾,表示说话要算数。从此,王校田一直为王杰赵英玲保守着秘密,还成为了两人之间的地下联络员。
有一个周末,王杰托王校田捎给赵英玲一封信。赵英玲接到信后,悄悄地走到校园一角,然后轻轻地打开信,信里写道:“亲爱的小赵你好:在学校我也多次看到你,但是在有同学的场合下,我不好意思和你接近谈话。明天是星期天,我和伯父去河边打鱼,请你到我家来吃鱼。”看完信后,赵英玲心中一阵激动,脸上也有些滚烫,她见四周无人,又将信纸按原印叠好,重新放回衣袋,然后定了定神,若无其事地向教室走去。

秋后的万福河,已显清凉,芦荻枯萎,畔草泛黄。王廉堂与三弟王灿堂摇着小筏子正在水中撒网,几只野鸭在远处嬉戏着,传来“喳喳”的叫声。王杰和赵英玲坐在岸边柳荫下,两人俯瞰着远方的河景,几朵白云从头上飘过,密林深处的黄鹂在清脆放歌。王杰将水壶递给赵英玲说:“小玲,都秋天了,怎么还是有些热,快喝点水吧。”赵英玲接过水壶,拧开口泯了几口,又递回王杰。赵英玲说:“我在校园里经常看见你,帮着大伙儿抬水打饭的,班里怎么给你安排的值日这么多?”王杰说:“我是生活委员,班上女生多,男生少,有些女生根本抬不起这大水桶,若赶上雨天路滑,她们走起路来更不方便。班主任徐昭然老师让我们男生多照顾女生,我是生活委员领饭抬水应当起带头作用,冲在前面。”赵英玲听后,点了点头,然后对王杰说:“俺村王校田给我说,你上课很认真,课堂上笔记写得也全,老师提问题时,你都争着举手回答,我还真要向你学习!”王杰笑了笑,看着赵英玲说:“这还不都是你的功劳!你考上一中时,我们约定在校要好好学习,看谁在班里的成绩更好!我怕名次考的不如你,每次上课时,就将你的照片夹在书本里,感觉懈怠了,就看着你的照片,好像你时刻在监督着我!”赵英玲不以为然地说:“这都是你自己学习积极主动,我的学习精神就不如你,几次作文总也写不好,上次老师布置作文题是写劳动体验的,老师点评时说我写的作文像流水账,羞得我几天都抬不起头来。”顿了顿,赵英玲问:“听王校田说,你写的作文,老师都当范本在班上读,下次你带上几篇范文也教教我,提高一下我的作文水平。”王杰说:“其实老师作范本读我的作文时,我听了也不太满意,心里想着写得更好,可落笔时,就找不着好句子。这样吧,我的范本再修改修改,让王校田捎给你。”赵英玲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王杰,“嗯!”接着又说:“你的同桌王校田,学习也很刻苦,我真羡慕你俩,都爱学习。我的同位就不爱学习,说话也多,总是影响注意力,我已私下里跟班主任说过了,下次班里调桌时,希望把我俩调开。”
“逮住一条大鲤鱼!”远方的王灿堂大声地向王杰这边喊着。王杰站起来用双手围住嘴巴,对着河中的小船大声喊到:“三叔,快把网收紧,别让大鱼跑了,咱家今天中午就用它招待小玲贵客了。”赵英玲一听王杰把自己当成贵客,也随后咯咯地笑了起来。
2015年是王杰同志牺牲五十周年。这年7月16日,王校田通过赵英玲的哥嫂处打听到了她的住址。这个夏天非常炎热,七十多岁的王校田迎着烈日来到赵英玲家。王校田自我介绍说:“老同学,我是王校田呀!还能认出我吗?”七十多岁的赵英玲走了出来,行路稳健,精神矍铄,她走上前仔细地看了看说:“王校田!是同村的校田,你模样都没大变。”自从一中毕业后,两人就从未见过面,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都是七十多岁的乡村老人,白发上头,皱纹爬脸。赵英玲拉着王校田坐在门口的榆树底下,递上扇子。王校田说:“我还记得,一九六零年,我们在邵庙大队翻地,男生们干活快,你们女生被我们拉下几十米!王杰干完活后,又去帮你翻地!”赵英玲说:“校田,说着说着五十五年就过去了。我还记得,你偷偷递给我王杰写的信,信里让我去他家吃鱼,那天他三叔逮了条大鲤鱼,这是我一生中吃鱼吃得最香的一次!那天王杰把大块鱼肉全夹到我碗里了。”往事悠悠,岁月如歌,两位老人说着说着,眼睛都已挂满了泪花…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