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晚上喝点酒会睡的质量好一点,说酒能够使人麻醉睡的自然会沉一些;有人说晚上喝点茶尤其是绿茶会很难让人入睡,说茶能够缓解困乏容易使人兴奋让人没有睡意。昨晚上倒是先喝了点酒,又匆匆赶了个茶场,躺在床上时已是子夜,然而却久久不能够睡去,想来应该是喝茶的由头会更加真一点吧,至少至于我来说,已是不止一次得到晚上喝茶难以入睡这个因果的验证了!

睡不着,数羊上山已是老黄历了,这个年龄了也没必要因为偶尔一次的睡不着而死板教条,其实有个机会天马行空地想一着是一着的,也挺好!毕竟人到中年,心中牵挂和考虑的事都挺多,难得信马由缰地把一些想到的事往前来后去的拉一拉,说不定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念头就出来了,甚至于也会因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结论让人一阵子激动满满,充其量一个一夜无眠也没什么大不了,我的地盘我也可以不做主,当下的事由他去吧,明天一切还是一个开始,无所谓也无碍大雅!

悠然一个念头在心头攒动:“养儿都是为防老”的古训,至于现在的社会一部分人来说,它存在的现实含义还成立吗?思来想去,久久不能论断。社会上的啃老族、月光族年轻人已是屡见不鲜,生活中的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和考虑的妥妥当当的家长们比比皆是,为不拖累孩子抱团养老、到农村或山村养老煞费苦心的老人们略见规模,为孩子甚至于孙子辈的鞠躬尽瘁、竭尽所能百人百态……现在的孩子们至于家长来说,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真的还只是为了防老吗,还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呢,苦思冥想总也难下定论。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应该是家长们的心头肉,说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还是颇有存在基础的。家里就一两个孩子,有着爷爷奶奶的爱、姥姥姥爷的溺、爸爸妈妈的疼,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来往往的虽然没有了七大姑八大姨,但几乎所有的长辈见了孩子都会夸一句、逗一会,孩子们想不变宝都难,毕竟“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实为人之天性“心往一处想”使然。可现实中对孩子的教育却是东西南北、各表神通,宠爱有余、溺爱有加、严管过头、顺其自然等等……往往会造成难以“劲往一处使”的教育乱象,可以说这样下去肯定会出现一些孩子们不伦不类、良莠不齐的成长状况,坐享其成饭来张口的有、心比天高一事无成的有、自私享乐殺母卖子的有……说白了,指望他们去给你养老,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我估计真到那时,也有些人会直接说让养儿防老见鬼去吧,毕竟终有一天我们也都是要去见鬼的,可怕吗?唉,由他去吧!

社会发展越快,人民期望越高。现在的孩子们承载着举家上下的梦想,不一定希望让他们来养家贴补、养老照顾,只求他们能够光宗耀祖,过得比自己好一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甚至于比身边的人好一点就行,宁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这个辅导班那个舞蹈班让孩子们流连难返,陪读借读寄读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会刷不用洗为学至上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们也早已与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中华传统美德谬之千里,他们的人生使命就是享受老辈的爱,就是努力为了更多的享受,言过其实了吗?有点吧,因为我今天想的只是养儿防老的这个点,不能以点概面,权且引发有缘者的一点思考,怎么想随你!也许你理解的更对,智者见智、抛砖引玉,谁都可以牛!

起疑对养儿防老的考量,应该说国力强盛、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咸不淡却难以绕开的大原因。实实在在说,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家更多的从吃喝拉撒睡中有了对下一代更高的期望,生活中的不再艰辛让大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给孩子打造更好的平台,社会养老体系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大家少了更多的养老顾虑,老人们思想进步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新认识新尝试让大家把养老期待逐渐在孩子们身上淡化,孩子们尤其是身处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追求高更让大家不想因为自己而经常麻烦孩子,方方面面多了去了,你有同感吗?

渐渐地,清晰了一个点,每个人都身居社会之中,我们大家必须首先是社会的,孩子也是,培养孩子是为社会培养的,尽心尽力心态平和不溺不宠挺好,养老也应是个社会问题,最终也是要靠社会来完善,不必要或杞人忧天或想入非非,为国国大,为儿儿小,只有大家携手努力共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更加幸福和谐、繁荣昌盛,你再顾虑养儿防老这个问题,估计就OUT了!

喝茶和喝酒能不能不在一块啊,赶紧打住,一会又是一个问题了。睡不着胡思乱想,不一定合你的调调,朦朦有点睡意,还是能睡一会的更好,人到中年,不服不行啊!但愿你能行!

作者简介:曲学军,七零后,洛宁县小界乡卡村人,喜欢书法,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