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花香四溢的季节,花,自古被无数迁客骚人赋予无限魅力和灵魂的花!
所以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所以有了“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所以又有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于是自古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爱赏花,洛阳的牡丹,杨贵妃的最爱,陶渊明独爱菊花,周敦颐的《爱莲说》……不可枚举;于是赞美的词汇都和花有联系,花前月下,花好月圆,桃李满天下……;于是哪怕贬低一个人,都离不开花的语句,孤芳自赏,扮花痴,花心……;于是一个个凄美的故事中有花,黛玉葬花、花殇;于是一个个良缘中见到花,花为媒;于是一个个傲骨中出现花,红梅赞;于是一首首歌曲中听花,牡丹之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啊花啊,你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你让多少人停步流连,你让多少人鬼迷心窍,你让多少人陶醉其间……
办公室里同事很爱养花,养的很好,办公室里养了几盆,闻着淡淡的兰花幽香,也不禁陶醉。颇有感触,思绪飞到了童年,农家院,爷爷种花养花的故事,那么深刻,清晰的画面……
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家里有个很大的院子,爷爷爱养花,满院子的花:月季、九月菊、串串红、蝴蝶兰、万年青、昙花等等等等,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孩童的心总是充满好奇,于是总缠着爷爷问东问西,爷爷每每都很得意的给我如数家珍,这种花什么时候开,那种花不能多浇水,这种要打药,那种要种在阴凉处,……不管我听懂听不懂,他讲的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如果花病了或打蔫了,爷爷能几天吃不下饭;如果从哪里得来好的花种,他又能高兴的合不拢嘴。奶奶总是说你爷爷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养花辛苦啊,尤其是炎夏,不说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吧,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爷爷每天不变的在院中忙碌,浇水、除草、施肥、剪枝……忙的不亦乐乎而又乐在其中。奶奶又会心疼的骂他是“花痴”。
也正是爷爷的辛勤劳作,等到满院花开的时候,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分外妖娆,那“蜂争粉蕊蝶分香”的景致会让你陶醉其中,夏天的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放张桌子,几个小凳,坐在花丛中,周围被鲜花包围,吃着甜瓜、葡萄,闻着浓郁的花香,对这皎洁的明月,吹着徐徐的清风,那意境就别提多美了。如果有幸还能赶上夜晚昙花开放,很是难得,就开那么几个小时,那更是说不出的心情。这时,奶奶思想也有很大转变,虽然嘴里还是说花痴,但明显被爷爷的执着所感动,被满院的鲜花所触动。
乘凉的时候,爷爷爱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关于花的传说和故事,那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大多都忘了,其中一个传说至今记忆深刻: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的一个小山村,村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男耕女织,日子过的舒适美满。但这种惬意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有一年村里来了个魔王,无恶不作,由于惧怕他的魔力,村里每年都给他供奉很多东西,到后来他已不满足这些,他要村里每年给他一个小孩,他要喝血吃肉,这样轮到谁家,自然要交出孩子。这一年轮到了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当然不忍心女儿去喂妖怪,但也没有办法。小女孩很懂事,也很善良勇敢,她不想全村的人老受这样的痛苦,想把全村的人都解救出来。听说不远的山上有位花神,小女孩于是上了山,找到了这位神仙,问她有没有制服魔王的办法,好拯救整个村庄。花神说你肯为村里所有人牺牲自己吗,小女孩想了想,为了村里的安稳,她答应了,花神点了点头,给了她一粒花种,交代她下山后吃了它。下山后小女孩照做了,一想到全村终于可以摆脱魔王了,再一想到自己即将死去,高兴和悲伤的泪水瞬间流下,泪水越来越多,到后来成了个湖,小女孩则变成湖中一朵闪闪发光的小花。魔王来了,看到小花很好奇,走近了很多,那个湖不知怎么突然有股巨大的吸力,魔王吸进湖里,淹死了。后来至于花神又把善良的女孩如何救活的就记不太清了……也时常为魔王的死而高兴,为小姑娘的壮举所感动,幼小的心里突然觉得花是那么迷人,爷爷常说‘花是有灵魂的’,我开始相信,而且至今我感到像爷爷那样辛勤的园丁不就是花之魂吗!如今爷爷走了,那花魂却依然鲜活着。
那么,为了祖国的鲜花茁壮成长的教师们,他们不也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他们挑灯批改;为了学生,他们根根白发;为了学生,他们满手的老茧;为了学生,他们苦口婆心,每当想到这些,不禁眼眶潮湿,又在不知不觉中有泪水慢慢滴下。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这时他们会欣慰的笑,那么甜,那么爽朗。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不也正是花之魂吗!
飞机划过天空的声音将我从梦中惊醒,竟然陶醉其中,雨后的微风吹过,依旧闻到的是办公室兰花缕缕的清香,不觉又为自己的多愁善感感到好笑,但是那些花之魂们,衷心祝福你们,一切都好!
作者简介:王瑛鑫,曾经的海军军官,09年转业,现为一名基层安监工作者。外刚内柔,豪放豁达,酷爱文学,军人生涯磨练了气魄,基层工作锻炼了情操,愿广交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诗歌散文的瑰丽海洋中尽情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