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重的严子陵钓鱼台(游记)
文/俞祥明
今天,当我提出游玩桐庐的严子陵钓鱼台时,随行的俩女眷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相比瑶琳仙境,严子陵钓鱼台对她俩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小姨在朋友圈内公然打趣道:“姐夫是位文化人!必须来看看。”末了还配上了三副笑脸。与名闻遐迩的瑶琳仙境相比,严子陵钓鱼台的人文元素确实多了些,但我执意要去钓鱼台走访,并不是真的要为自己贴上“文化人”的标签,从而显示自己的风雅,真实的缘由与我老婆逢人打听淳安的招待所、鱼味馆旧址一个道理:念旧及寻旧。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跨入师范大学门槛后的某一年,与同班同学去过钓鱼台一次,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住宿白沙的当晚,我们几个特意跑到轮渡口,从此岸到彼岸,反复几回。印象最深的是,风是凉爽的,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连渡轮也是很大很大的……重头戏是第二天的沿富春江船上旅游,应该是先严子陵钓鱼台,后新安江水电站。当时我才二十出头,也没什么文化底蕴,走马观花般地掠过钓鱼台,唯一的收获就是:碑文太多了!三十多年前风华正茂,应该是一阵风似的匆匆忙忙地刮过整个钓鱼台的。所以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也想不起来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睁大眼睛搜寻,也找寻不出这里那里留下的丝丝痕迹……我只能割断与三十年前的任何链接,权把这一次登临钓鱼台作为自己全新的处女文化探寻之游。
因而,我不顾老伴的劝阻,执意要登上钓鱼台的最高端。我把脚步尽量放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我在碑廊前流连,打心底佩服严子陵先生的狂野性情,“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李白)其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高风亮节,与吾辈汲汲于此的世俗之人相比,深感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之不虚也。我驻足西台(正式名称应是谢翱哭祭文天祥处,亦称谢翱台),惊叹于严子陵先生的隐逸文化,居然能跨界辐射,被后来者演化成为一曲壮士断腕的凯歌――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书文山卷后》南宋诗人谢翱)读谢翱用生命写就的祭词,由壮志未酬、血沃大地,到无处挥泪,决心归隐。悲壮之气充盈字里行间。让人无法辨认,哪是诗句,哪是眼泪。百转千回,读之令人泣下。海拔才三百多米的严子陵钓鱼台让我走得步履沉重,也是这几日出游中最耗费精力的一次。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年过半百,体力不支的因素吧,更因为我们的文化先辈卓尔不群的秉性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有一种快要不堪重负乃至垮塌的感觉。还好,明天有一场轻松的瑶琳仙境之游等待着我。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俞祥明,笔名鱼乎,男,浙江省嘉善县人。中学教师。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