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打诳语的诳语
文/ 鲁 湃
《红楼梦》第91回中,写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似懂佛门玄机的“才人”有如下一段对话: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话,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撅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黛玉低头不语。
在上述言来语去中,黛玉借禅语试探宝玉的情心。此中诸多隐示先不谈,只说黛玉得到宝玉不与宝钗生情示爱之诺后所说的:“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这句戒打诳语的话,本身就是一句诳语,向读者传达了错误的信息。

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籍戒方住。佛门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灭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佛门最重要的戒有五,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称这一戒是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佛陀为在家弟子皈依后所受的戒律,使之成为优婆塞及优婆夷。如果破了五戒,就不是清净的士女。例如:许多戒律都是从五戒发挥出来的,沙弥戒为十条,比丘戒为250条,比丘尼戒为350条。
佛教传入中国,戒律也逐渐传来。鸠摩罗什译十诵律,佛陀耶舍译四分律,佛陀跋多罗译僧祗律。唐初终南山白泉寺僧道宣著述甚富,着重提倡四分律。佛学成为专门儿学问,因此成立律宗,又称南山宗。道宣以后,义净亲至天竺,考察当时所行戒律,做传40条寄回,书名《南海寄归内法转》。归国后,义净又广译一切有部律共18部以为规范。在繁琐的佛家戒律中,五戒由于简要易记而得以广泛承传。
林黛玉作为一名江南才女,何尝不知“五戒”呢?又怎么能把其顺序随意颠倒呢?以我之见,这正是《红楼梦》作者高明之所在。
读《红楼梦》有两种读法,说得白一点,也就是外行和内行的读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热闹,全书就是一部爱情悲剧;看门道,则不要忘了作者的重要提示:“满纸荒唐言”。《红楼梦》里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他们说着荒唐言,干着荒唐事,读者谁能解其中味呢?欲探讨《红楼梦》作者真实目的,不妨先从一字一句、一点一滴做起。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让我们在红学的浩瀚大海中去网捞更多的珍宝,呈献给所有关心和喜爱红学的人们。

【作者简介】
鲁 湃 字俊峰,号昌成。满族,祖籍辽宁复州城。1949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高中文化,196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国家四级科研网县级技术员。中学教员退休。有数篇教研、学术文章及诗词、楹联、散文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际艺术网终身艺术顾问,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诗词协会、楹联家协会、先进文化促进会会员,第二任明水县红学会会长,《明水红学》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