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化”
文/卓尔
昨天买菠菜,一大捆,农家自种,土生土长的,新鲜湛绿,才两块钱,毫不犹豫,买下。身边一位宝马女也毫不犹豫扫码。她刚打开车门要走,又过来一辆三轮车,菠菜根还带着湿漉漉的土,一问“一块钱一捆”,宝马女返回头要退货,卖菜老大爷没有手机微信,无奈从皱巴巴的零钱里找,瞅着锃亮高贵的宝马,珠光宝气的车主,老大爷不停的摇头,不语,我能读出来老大爷心中的话。

下午出门散步,小区门口是个公厕兼垃圾中转站,隔一条马路正对我家西窗,我在诗歌里写过早晚垃圾车的动静,搅扰美梦,我对自己的自私和狭隘,经过反思,解剖了“皮袍下面那个小来”,这是鲁迅先生给我的影响。

一对新婚夫妇,男的西装革履,有点卖弄式地远远把垃圾袋使劲一扔,一个美丽抛物线下去,垃圾没进池子,趴在池边不动了,瘦高漂亮的媳妇摆了她一个媚眼,无动于衷,双双离去。后面散步过来的一个矮胖的中年妇女,俯下身子又帮了垃圾一把。践行渐远的小夫妻没有看到这一幕,我看到了。戴口罩的大嫂,因为胖的缘故,眼睛陷进肉里,冲我笑笑,也能看见一丝春光。当时的我也在池边不远,为什么不绕过去,也弯下腰,像她一样。在矮矮胖胖的她面前,我的影子缩小了一倍。

去年冬天去栾城讲课回家,已是晚上十点半,后胎有异响,下车检查,爆胎了,阴天还有零星小雪,308国道上肯定有补胎的,在哪?我站在车轱辘边踌躇,突然一辆白色小车停下,下来一位小伙子,告诉我前面高速口就有补胎的,我拉你去接师傅过来给打打气,先开过去。师傅过来,小伙子挥手告别,不等一个谢字。不到二十分钟,补胎也完成了,十块钱,我没零钱,师傅也没有,扫码吧,师傅说,那张码竖在道边,今天让大风刮跑了。“走吧,不收费了,黑灯瞎火的,快赶路吧”。

我自称算个文化人,对“文化”一词的理解都是教科书上的,有《论语》给我的,也有史书、哲学和文学给我的。但是真正让我反思沉淀的,却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疫情期间,多少底层打工者,没有一点收入,宝马女宁肯省下一块钱,去伤一颗老农的心,她算有文化吗?一对受过大学教育的夫妇比起收拾垃圾的大嫂,谁更有文化?两个帮我修车的人,我连名字都没记住,我有文化吗?

我一直在琢磨善心、施爱、奉献这几个词!
卓尔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