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插画属作者实景拍摄
走进《九上沟》
陈道俊
封闭的家门,没有关住春天脚步,它静悄悄来了,来的还是那么从容,还是那么守信,正当人们想走出家门,敞开胸怀,拥抱春天的时候,一缕春风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
我迫不及待,匆匆来到了这个乡土气息浓厚,古朴又不失典雅的山间村落九上沟,树落坐落在谷底,一条弯曲的河流贯穿村庄中心,河水清澈,长流不息,两岸高低不平的河床,居住着错落有致的农家,一栋栋新潮华丽的建筑,吞噬了不少古朴浓郁的茅屋,新房年年递增,旧房逐渐消失,环境日日都在改善,心情却有点失落。我每年两次光顾,每次都有新的变化。

今天我又来了,刚到景区大门,山坡的花海就映入眼帘,连绵起伏的山梁,涌动的花海,如同群山落下一片白云,白里透着一点微红,恰似晚霞丢落下一抹羞色。
走进谷底,进了花海深处,房前屋后樱桃树,花飞花落,清香四溢,飘飘洒洒,如六月飞雪,不似仙境,胜似仙境。
游人随处可见,小桥流水,花萌树下,小巷深处,三三两两,亲亲我我,摄像的,摄影的,利用各种技巧,寻找最美的风景,留住春天留住美丽。
我在小桥上环顾了一周,发现又有新变化,河南岸山坡又多了两栋新房,过了小桥是通往南山的路,山后坡一坡樱桃树,吸引着好多车辆或游人来来回回。

我经过那两栋新房,进了靠路口一家的院内,房子基本完工,室内外都涂抹一新,主人在收拾院内乱七八糟的东西,见我进院,热情跟我搭讪,问我那来的,我回答他,本地的,六汪人,他一忙回应我,一忙洗手,一边招乎我坐下,他进屋烧上水,找着烟就出来跟我说话,主要话题是聊他的房子,主人会瓦匠活,大部分活是自己干的,就是房子上梁,挂瓦花钱雇人帮着干的,就这样完工也得十几万,闲聊中知道主人在两委任职,具体干什么他没说,我也没问,我们聊的很坦然,跟邻居啦呱一样,主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山乡人特有的性情,实诚,好客。为了少耽误他干活,喝了几碗茶,我就跟他告别了。

出了院子就再没往山上去,回头进了村子,街东头有我熟悉的一位老人,是我第一次去九上沟认识的,今年79岁了,身体很好,爱说爱啦的,儿女都在城里,她跟老伴在家,日子过的很舒坦,因村子游人多,她开了个小卖部,平时也见个零花钱,有点事做,活的也充实, 我每次去九上沟都在她门前跟她聊会天,听她说村子里的事,儿女的事,话里话外都透着幸福,那年那月孩子领她去那里旅游了,哪年又去了那里儿,那里有什么光景,啦的很开心,很知足。
今天我到她家,她不在门口,大门敞开着,我就进了院喊她,她见我很高兴,忙解释,我刚进屋,这不孩子今天在这里吗,说饿了,回屋给孩子找点吃的,紧说着,就领着孩子出来了,我每年都在樱桃花盛开的季节去,不冷不热的,我们都在大门口晒着太阳

就算炎热的盛夏,她门口也是乘凉的好地方,门口右侧有棵369年的古家槐,古槐占据了半边街道,古树保护的很好,虽然树干枯成空洞,还有多半拉树干外层支撑着树冠,古树依然生长茂盛,樱桃熟的时候,我们会在树荫下乘凉,树冠茂密,习风徐徐,特别凉爽。
每次去,也会碰到两位环卫女工,因为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她俩也会在那了歇会,我也会跟她俩开个玩笑,逗个乐子。

老太太门口右侧是街道拐弯处,房东头是南北道,道东边有坐石碾,石碾是新农村改造才又安装的,石碾不只是装饰,是实打实的碾盘,但是很少有人用,偶有小粮食,不值当的用机器加工,才会用石碾磨。今天几个外地游客,感觉新鲜,体验了一把,推着石碾连蹦带唱的,玩的挺欢。

跟老太太告辞,老太太非要留我们在她家吃饭,我们推辞离开了。
九上沟,村落在变化,风景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情,朴实的民风。
再见了九上沟,樱桃熟了我会再来拜访你。

作者简介
陈道俊,网名追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子衿诗社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主席兼付总编,喜欢写作,文字扑实。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奉天诗刊》《于都诗词》《大西北诗人》《现代文学》《赣雩文艺》《青島头条》等文学出版社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