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先驱----魏源.
文/乐安昌宇
先生灯下写华章,
明月清风拂秋霜。
寒梅窗前一声笑,
一轮红日染沧桑。
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即1794年4月23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那宏亮的啼哭声,仿佛要穿透云端、穿透苍穹,让湖南关注、让中国关注、让世界关注。他就是魏源,一个让国人永远记住的魏源。他降生在湖南邵阳县金潭乡(今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司门前镇位于湖南省隆回县西北部,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乡。这个时期是由康乾盛世转入了鸦片战争时期,国际上的强盗国家开始将贪婪的目光紧盯着中国,只要中国稍不留神或出现空档,他们就会赤裸裸地闯进来抢劫。而此时的清王朝贪腐公行,司法败坏,土地兼并严重,小民生活无靠,内外危险万分,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刻。清高宗乾隆帝一生重用奸臣,好大喜功,明明平庸,却封自己为“十全老人”,他晚年十分懒散,却又抓住权杖不放,他退位三年,做为“太上皇”的他,却又死抱着盛满全国人口的大锅不放,他的儿子嘉庆一直生活在他的阴影里,没有半点自由和权益。这种奇怪的现象一直维持到嘉庆四年乾隆去世为止。 不昏庸但也不明智的清仁宗嘉庆皇帝没有看到身处险境,只是用一些不关痛痒的方法打发着美好的日子,他美美地做了25年皇帝,终于在1820七月在热河避暑山庄向西天潇洒地行去,却将一口破烂的锅子甩给了一向节俭小气、终日穿着破烂的皇次子,自己满足放心地走了。其二子清宣宗道光帝一接过他父亲扔过来的大锅很快就发现上了当,这口锅外表看起来还好,但薄得只剩下一层皮了,只要一碰就会破烂。他只好东锤西砸弄了一些碎铁来溶化修补,但东边还没补好,西边又破了,道光帝只好忙着修补西方的大孔,但西方还未修好,南方又开始腐烂,等到他去补南方时,北方又破烂了。忙得他焦头烂额,累得将死未死,干脆睡起觉来。此时的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便开始向东方扩张,这些带强盗性质的国家一步步向中国进逼。善良的中国将茶叶输入给英帝国,而英国却将臭名昭著、对人有害的毒品鸦片强横的输给中国做为报答。一时间,中国的男人们,一碰鸦片就上瘾、就无力、就败家,就造成家庭低贱、社会混乱。不管朝中如何,小孩子还是要长大的,谁家的小孩都是一样。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工夫,小魏源已经七岁了,这年,他开始进私塾读书。他的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刘之纲,一个是魏辅帮先生。魏源读书很用功,除了在学馆专心听讲外,在家里也很用功,一直到深夜还在看书学习。他的母亲怜其太过于下功夫,要他每夜定时睡觉休息。魏源假意答应,待其父母睡熟后,又从床上爬起来,点燃油灯,用被子遮住外泄的灯光继续默读。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有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获。这年,只有9岁的魏源来到邵阳县,参加童子试。他交了答卷后,主考人指着一个杯子,这个茶杯画了一个太极图,出联道:杯中含太极。魏源随即答道:腹内孕乾坤。这幅对联不但对得巧妙贴切,而且平仄分明,主考人不由十分惊异,连连点头夸奖。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年后,魏源16岁,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庚午科的秀才。中了秀才,就象征有了功名,碰上多大的官也不用下拜,只须躬身一礼,称“晚生”或“弟子”即可,如果没有功名,不管多富有的人也会远远地避开,迎头碰上,便要下拜。这种等级差别和观念,在明清这样的封建社会十分常见。次年,即嘉庆16年(公元1811年),魏源又中了补廪生功名,那年,他才17岁。他随后进入岳麓书院求学,拜袁名曜为师。两年后他又在癸酉科选中拔贡。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关于魏源为什么要全家迁往江苏扬州,后人分析其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奥妙:隆回有三句古话,这三句话是“猴子只服南路人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土不肥”。本地的猴子在本地长大,在本地生活终究还是一只土猴子,而这只猴子只服当地人耍。人要想身上有贵气,一定要出远门。不出远门就像山里没有经过火烧的老土地一样,永远不是一块好地,永远也长不出好庄稼。从此,魏源举家远去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年,魏源27岁。不管魏源当时是什么想法,但前人毕竟去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往下看:道光2年(公元1822)魏源在这次的壬午科中得举人第二名,正式取得了进入仕途的资格。道光五年,魏源欣然接受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先生的礼聘,参加修编《皇朝经世文编》,这本书共有120卷;刚一刊印,立即受到读书人的追捧。3,道光五年(1825年),为了工作方便,魏源在江宁(现南京)乌龙潭畔买宅居住(一说是自建),自称‘湖干草堂’,即今天龙蟠里20号小卷阿。1831或1832年,在魏父去世后,对湖干草堂进行扩建。江苏巡抚陶澍是湖南安化人,见魏源来自家乡,且才华外露,便将他请来,助自己帮办漕运、水利诸事。魏源喜欢做笔记,又有舆地学的功底,他实地绘制了大量舆图,他根据这些宝贵资料和经验,撰成了《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名著。 道光九年(1829),魏源响应礼部会试,但这次他没有考上进士,但他没有沮丧,反而有些高兴,因为他在这里碰到了当今名士龚自珍先生,龚自珍先生是天下奇才,早就闻名于海内,但龚先生也早已仰慕这位才冠江南的魏源先生,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虽然双双落第,但都毫无悲伤之感,从此龚、魏二人齐名,使士海生色。不久,魏源捐了一些钱,得到了一个候补中书舍人(从七品小官)的闲职,这个职务是管理内阁藏书和近代士大夫的一些私藏著述,他非常高兴,在这里可以看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当时的社会混乱已经加剧,官民的矛盾越发突出,农民造反运动此起彼伏,大大削弱的国家的军事力量。道光2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八国强盗结成反动联盟,一次又一次冲击清王朝这扇早已腐朽的国门,此时的大清国已到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内忧较轻,但外患十分强劲,这场外国强盗发动侵略的形势,使魏源十分愤怒,真正激发了他的爱国精神。公元1832年(道光12年),魏源来到南京,在城西的清凉山下乌龙潭边,修建了一栋三进房子“小卷阿”和“宛在亭”,在这里,他静下心来,花了数年时间,写完了名闻天下的《海国图志》,这时,他才舒了一口长气。道光十九年(1839年),魏源因为迁葬祖坟和《二修魏氏族谱》一事,是再次回过邵阳的。《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写。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根据林则徐先生的《四洲志》进行扩篇而成。书里有林则徐的思想,也有林则徐的灵魂,但无论如何有魏源的功劳、艰辛、才华。这种功劳是掩盖不了的,有魏源闪光的智慧和辛劳。其中有些是他通过审问外国战俘、有些是他在书本中查阅而得、有些是他通过朋友的叙述和自己的见解而得之,这些资料都是来之不易的宝贵见闻,我们不能抹杀这本书的历史成就。有许多空口空谈的人到头一无所事,一无所成,我们难道不能控诉他们的无聊吗?《海国图志》是中国人认知海外的第一书,初刻于道光22年(1842),为50卷。道光27年(公元1847年)增补刊刻为60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书籍补成一百卷,于咸丰2年(1852)刊行于世。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无论从政治影响之深远或学术成就之巨大来看,它都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巨著。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指出:“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写,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文末署道:“道光二十有二载(1842),岁在壬寅嘉平月,内阁中书邵阳(在序文中,他特意再一次提出自己是邵阳人)魏源叙于扬州”。这样,魏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口号,从此以后,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伟大而漫长的历程。《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筹海》四篇。魏源从议守、议战、论款三个方面,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战败之后所应该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系统论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对策;并且对严禁鸦片、广开贸易、大办工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崭新的见解。第二部分为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完全突破了“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陈腐观念。第三部分为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中西纪年对照通表,等等。第四部分为鸦片战争的有关档案材料及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第五部分为船、炮、枪、水雷等武器的制造图样、西洋技艺、远镜做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等等。第六部分为《地球天文合论》,系统介绍了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魏源通过整理资料,认识到(自己尽管未踏出国门一步)西方非但并不野蛮,而且有更进一步的文明。因此,魏源在《海国图志》里非常自觉地倡导具有近代因素的思想观念,大胆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科学理论,(有学者提出为总对策),明确界定“夷之长技”有三个方面:“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还认为诸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火轮机、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之类,凡有益于民用者都应当学习引进。《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睁开眼睁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长达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魏源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科学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以天朝为中心的历史令人价值观,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这本书与后来光绪年间出版的《盛世危言》堪称两绝,广为读书人赞扬和称奇。 《海国图志》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争相购读。它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现代史》)日本维新潮流日趋高涨,倒幕府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868年酿成了着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统治。可见,魏源《海国图志》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在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好笑的是:这本书在出版发行之初,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人都认为魏源没有出过国,写的东西全是一纸空谈,没有任何意义。而有些人说这本书是妖言邪说,将外国捧得比天还高,将自己的天朝大国贬得一钱不值,属于反书,那些人还说魏源所写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极为反动,是典型的从师父手里学会本领反过来去打师父,其心可恨可诛,要求皇帝下令将这本反书付之一炬,将写书的人抓起来,并定为奸臣下狱。浙东人宋恕对魏源和《海国图志》多有贬低,评价收入文中与文章主题不符。好笑的是,日本壮大后,就马上拿中国开刀做试验,一个国土面积不及中国一个省大的小日本竟敢拿这么大的中国当儿戏,先后不停地冲击中国,不停地屠杀我东北、山东等地的边民,甚至打进中国内地达五六十年之久,中国竟然无可奈何。道光21年(1841),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他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便愤而辞归,立志著述。道光22年(1842),他完成了《圣武记的写作》,这本书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空前贫泛;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与龚自珍先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暗合。 道光24年(1844)甲辰,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终于得中进士,一个中了进士的人,可以在朝中做翰林小官,或担任地方基层主官,都是从七、八小品官做起。(在戏剧中,往往说一个人中了状元后,可以立即担任巡抚、巡按等高官,这是不可信的,历史上没有这种例子。)魏源中了进士这一年,已经50岁了,他被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林则徐早就亲口对魏源提出过这件事,没想到后来俄国一伸手,就夺去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固有领土)。他接着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魏源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州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1853)完成了《元史新编》。这一年,让他最高兴的是在高邮碰到了来访的同乡邹汉勋,他们见面后,彼此十分高兴,分别拿出所写好的书籍相互参证,二人共撰写《尧典释天》一卷,,又请他为《古书微》一书绘制“唐虞天象”、“璇玑内外”、“玉衡三建”诸图。魏源比邹汉勋年长11岁,对他照顾得十分周全,这是他引为自豪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源办事不再灵敏,反应也慢了很多,这是老年人特有的迟缓标志。但他还是被人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不久虽然旋即复职,但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老大的疙瘩。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据传:他在这段时间,又为自己取了一个“岩木老人”的名字。“岩木”在邵阳话中,即头脑不开窍,迟缓麻木之意。晚年,魏源潜心学佛,法名承贯,又写了一本《净土四经》。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对于《海国图志》的遭遇,左宗棠曾痛心地说:“《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了二十年,中国一点反应也没有,弄到日本去,结果在日本却引起了上下关注,我国中许多人真是不可药救了。”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他还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①《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②此二书(《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在今日诚为刍狗,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③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宋恕(近代启蒙思想家):近人撰外史,如《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四裔年表》等书,题名皆陋。将以尊内,适使外人笑我学者为井蛙,反辱国矣。 夏剑钦(《魏源传》作者):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而为关心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为放眼世界的先驱,都充分显示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他因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时时以湔洗国耻为念,提出“后王师前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长空之云,风吹即散,大江东流,无穷无尽。伟大的思想家魏源先生用四五十年光阴的时间,写了大量的佳作,其中一部《海国图志》的成就开启了有志国人的目光,为中国的强大益智启蒙,站在最前边,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光芒,这种闪光的智慧,让中国人民走向了国际前台,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他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前人奋笔苦含辛,指引后人向前行。我等莫负先贤志,策马不忘早路人。
2020年3月16日
主编——好人一生平安简介:
汤慧,曾用名“汤智慧”,笔名(母性光辉、泽被苍生、慧儿、冰寒),湖南邵阳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好人、兵兵妈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邵阳本土词作家,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协会会员,世界汉语一级作家。《中马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主任,《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艺术家,《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教授。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录入《中国人才库》,2019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定汤慧为中国优秀诗人。
汤慧从师中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先生,获老先生爱心传授歌词技法;并获中国书画家朱建国老师爱心指导国画;2019年底正式成为中国著名书画家苏本让老先生的爱徒。
汤慧坦诚告诉恩师苏本让,她一定要永远是恩师的好学生;一定要永远是中华的好儿女:一定要永远是可怜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妈妈!
汤慧于2018年入选“一带一路首届中欧邮票鉴藏年——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人物。
2019年2月17日,汤慧受邀中国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作为第677期榜样人物,汤慧被誉为“自闭症孩子的守护神”。
汤慧的多首原创歌曲已有北京电视台、邵阳广播电台等专访栏目播放。她与兵兵的多次画展义卖也同时帮助到了一些可怜自闭症孩子营养补给与寒冬送暖。
汤慧拯救自闭症患儿已有湖南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县域频道、红网、新浪、腾讯、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阳广播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报道、转载。

●●汤慧的座右铭与她的目标指数:
座右铭——
以海阔天空话世界,
以博大胸襟容天下。
目标——
望人性本善为良药,
盼世间万物常诞昭!
●●汤慧活着的唯一梦想——希望中国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期待所有家庭都幸福!
*投稿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老师,我们专程为作者的原创诗词、剧本、论文、小说、歌词、音乐打造推广宣传,我们有专业谱曲、编曲制作、专职歌手、明星歌手、录音棚录音、mv拍摄制、打歌谱、推广宣传、歌曲全网发行、歌曲KTV投放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汤慧在原创音乐基地欢迎各位高手,有需要谱曲制作音乐的老师,请直接联系我,百分百专业一条龙,并且为您的原创音乐网上发行。
需要将诗词精炼为歌词,也可联系我!
能把自己的歌词诗词谱曲成为音乐,这一定是任何一位作家最幸福的收获与自豪!
《神来之笔》圆你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