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修学笔记(卷六)
作者:吕兴福
佛深知众生累世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总是沉溺于虚幻不实的事相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正是轮回于六道之中不能停歇的根本原因。就连听了佛法之后,也是如此。俗念未断,事相未破,又添了新的执著,执著于法,执著念诵,包括执著佛的三十二好相等等。
就此,佛问须菩提:能以身相见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因为如来自性法身慧命是根本无相的。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里,释迦牟尼佛直指真相,一语中的!文字简洁,只言片语,足够我们累劫受益。
谁知此理,谁受饶益,谁得自在,谁能得以解脱!凡所有相,都是病眼幻花,虚空里本来是没有花的,所见不过幻化而已,因此说皆是虚妄。
怎么理解“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呢?
若见诸相,我们当下就知道,就可以认定,一切色相当体即空,无自性,不可得,是缘起性空的,是属于生灭法的东西,由于我知故我能彻底放下,这样的话,就会不去执著、不分别、才能远离颠倒妄想,开启般若空性,清净自性于中显现。
这里的见如来,正是指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得以显现。见,在古汉语文学中当“现”使用,因此,这里取显现之意,非看见之意。
接下来须菩提问佛:听了上面的四句话,世尊呀,有那么一些众生,对这些经典章句,会相信吗?
这里很有意思,佛没有正面回答,却婉转地说:不要这样认为,莫作是说,在我示现灭度后五百年,有一些修行人,他们对这些章句能生信心,他们相信我说的都是真的,要知道这些人的根基,他们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可见佛在此是不答而答,迂回地回答了。言下之意是什么呢?众生的根器是不同的。
接下来的经文中,这个 “得如是无量福德者”,还有个小前提,我们读诵时由于背诵太熟练,往往会忽略掉一个字,一个什么字?“一念生净信者”的“净”字,不但要相信,还要以清净心去相信,不著一切相就是清净心。若心著相,若著了一个法相,或者著一个非法相,都属于著我人众生寿者相。
佛已反复强调,要不执取六根、六尘、六识等一切相,这一切相是虚幻不实的。那么,权且用来阐释这些虚幻不实的一切理法岂能实在呢?故万法不可得,当体即空,佛法亦复如是,无自性,不可得,毕竟空。
因此佛说:你们这些比丘啊,应当明白我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你们由此岸到达彼岸度河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连这种比喻也不能执著,也不能死抓住不放,更何况不能了生脱死的外道法和世间法!
这里,要着重理解“非法、非非法”的真实含义,为什么要在法和非法之前同时加一个“非”字呢?佛所说的法,也不是有法,也不是空法,无所谓法,无所谓非法,因此,即不能执著一个有,也不能执著一个空,法和非法皆不能取。有无双遣,色空双遣,双遣的观念也无,才是真清净!
受到佛的启发,须菩提对“法”与“非法”原来是“非法”“非非法”这样一个本质问题有了明晰的认识,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切贤圣在证取法无实法,法不可得,一切法毕竟空,在证取般若空性,在证取无为法的过程中会现示出无量的差别之相。
这里的贤圣指诸大比丘、诸声闻乘行人和菩萨摩诃萨们,由于根有利钝、学有深浅的原因,才显示出种种的差别。
有没有差别呢?阿罗汉有四果位,菩萨除因地、果地之别外有十地菩萨的阶位,这就是差别。
这里需要观照的是: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所指的是行持,是过程。而真正的清净自性、如来法身是没有任何差别可言的。有无差别,就看所指者是性体还是相用,不能一概而论。(未完待续)

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
执委: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蓝儿、吥咻、皖西南小生、司汉朝、何兰青、森严、小小、文采飞扬、李东霖、郭芳宏、宋梅、追梦天涯
总诗评:芝山石
秘书长:蓝儿
主席助理:小小
朗诵部部长:吥咻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郭芳宏
广东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京文学社社长:皖西南小生
河北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广西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重庆文学社社长:小小
陕西文学社社长:文采飞扬
云南文学社社长:宋梅
河南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