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张奇老先生(纪实)
王安德 吴维都
人说、张奇是个“奇才”,更有人说他是个“奇人”,出于“好奇”,我去探访他。
他家住在陕西省韩城市东原上的黄河岸边,相里堡村二组,人称张家巷。
去寻访他,开车绕着相里堡村转了一圈又一圈,首映眼硷的是“韩城、黄河电影小镇”。
顺一条尘土很厚的小路,缓缓向村东驶去。
车停在“乱石村”傍的停车场,急不可待地先去找寻“相里堡塔”,找来找去,那有塔的影子,好在黄河就在脚下,便一览黄河风采。
此时,座落在黄河滩上的一座古堡引起我的关注,寻访村人得知,它就是所渭游人心中的相里堡塔。
古时,有人称其为“堡子”,上面有很多寺庙,后人称它为“无影山”,寺庙在五八年早己拆的不见影子。
这儿是相里堡村一组,分王、柳二姓,古称王柳巷,二三四组称张家巷,五六组称陈家巷,七组称凸儿村,八九组为东头,十组为华园。
好大的一个村,好大的一片瓦子街,几个组搬走了,入住新农村,留守几户人家。
沿着小巷巷寻访,总算发现一户“光荣军属”,敲门入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农妇热情地接待了我,问过得知她叫“柳当阁”,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这儿古老的历史,便是我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
走出家门,两侧的家训让我注目欣慰。
“勤劳俭朴传家久,继世长忠厚溫良”。
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传承美德的农家,让我肃然起敬。
临出门,她又一次热情地告诉我,“要知相里事,须找奇人奇才张奇”。
顺着她给我的“定位”,我又一次绕过几条古小巷,凭感觉一眼就找到“奇人”的家。
一座古老的农家小院,高高的门楼,一付对联让我激动万分
“逢盛世保卫黄河人人有责,过新年架铁桥青石巷家家喜欢”。
好一付文人墨笔。
说明来意,八十四岁的老人,显得非常激动,听说我是新民的儿子,老人忙悭起大母指“好人呀,我的知友王新民”。
张老先生连忙起身拉着我的手,将我拽至他的“书屋”,并迅速地取出一本他和已故老伴创作编印的《古堡拾遗》一书,双手赠送于我,并题词“安德老侄阅读”。
我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沉甸甸”的张老花费几十年的一部专著,向他深深地鞠弓谢意。
一杯清茶,一支香烟,我与“奇人”畅谈了两个多小时,从过去的古韩城,谈到了韩城的新时代,从古老的相里堡,谈到了习主席精准扶贫的移民搬迁,谈到了蒸蒸日上的暂新的新农村相里堡,又谈到了几十年,老伴与他相依为命,搜集和整理的两部专著《古堡拾遗》《韩城八景》。
张老先生风趣而自豪地说,这几年,在我这古老的宅院,已拍过八部电影和电视剧,有的是国内导演,有的是台湾导演,记得住的有《奇迹》,它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市薛峄前湾村的故事,还有《花椒红了》《峰火少年》等,其中2018年由中国著名影视演员李勤琴主演的《顺着阳光找到你》,说着,张老从相册里拿来一张他与李勤琴的二人照,喜哈哈地说“可惜保存不档,照片发黄了”。
相里堡村地处韩城东南方位,东临黄河,南北为沟,利用陡崖筑堡居住,隶属典型的黄士高源三级台塬地貌,海拨较低,耕地为土质肥美的冲积漫洲和河边滩涂。
遥想当年,古堡庄严,房屋古朴,人沸畜鸣,花树相映。
静观如今,在习主席精神的指引下,相里堡的历届领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逐步改善了“房屋破败,人罕牲无,残砖碎娃满地”的历史,让一部分人搬进了新农村,让更多人富了起来,让所有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美好生活。
探访张老是我‘采风"时的意外收获,与老先生聊过后,我深知,遗落在韩城的古文化,古遗址太多,太美,是留给后人很宝贵的精神食粮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应当引起韩城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有目的‘抢救挖掘,。
张老先生说,我们这些人都渐渐老了,说不定那天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遗撼地离去,他呼吁,政府应该真真切切地关注它,关心他。
韩城的故事很多,相里堡传奇的故事也多。想信我们,与大家共同续讲有味的韩城故事,有味的无影山,张家巷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部分文稿在韩城文学树网站发表。
原创2020年3月24日于韩城。编辑张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