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二十里川
王安德
“说韩城、韩城美、韩城市有四道川、薛峰王峰吕庄川、二十里川在中间”。
这是韩城市民张建超先生2016年9月创作的一首“夸韩城”诗词的开场白,读着这篇长诗,将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期对古老的韩城二十川道的点滴。
小时候,父亲在城里工作,外婆家在老城的南门外,调皮捣蛋的我,经常随着母亲从西原上的卫东东仪门步行去县城或城古村,那个年代,一条路,二十多里路,从卫东街沿直通县城的乡道步行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古夏阳,即龙泉寺,顺一条便道,绕过居水河,可达城古村。
若去城里,即在夏阳继续徒步前行,进南门至西街向西拐向公安局。
从小小不懂事的我,到长成十五六岁的我,渐渐对一些事一些物产生了兴趣。
现在回忆过来,在我心中记忆犹新的有、八仙镇古街、高神殿庙、北苏村路边的柳树、古老的龙泉寺、还有通往古街的毓秀桥,
这些古建古物,在我的心中埋藏了几十年。
在随后韩城的发展中,又让我记住了龙泉寺的太史啤洒,中苏村路东的千亩水稱田,在这儿发生过与我有关联的故事。
一九七六年,我在象山中学读书,由于国家政策原因影响,在校学生必须到农村去,到工厂去,接受贫下中农和农民伯佰和工人师傅的再教育,对此,校方有组织地将我们分批安排到苏村农村进行教育。
当时的苏村村东的千亩良田,种的是韩城人并不传统的庄稼、水稻。我班几十名学生住农家,吃农饭,下田和农民佰佰一块育秧苗,一块整耙磨地,一块插秧,一块施肥打药治虫,真正地与这儿的农民结下的缘份,感受了他们的辛劳和辛苦。
一九八七年,已经参加公安工作的我,从派出所调入局刑警队工作,由于工作关系,认识了韩城太史啤酒厂的厂长李稳,由于啤酒厂投产不久,在对外销售中发生多起诈骗案件,我便和其他干警上山西、西安等地破案、追赃,为韩城啤洒厂挽回損失。
作为韩城人,你知道韩城八景吗?
“龙泉秋稼”则是韩城八景之一。
但是,又有谁知道“龙泉秋稼”在什么地方。
品过后边的史料,方可知之。
要知“龙泉秋稼”,必知“王勃”名人。
提到王勃,又让很多知识达人会想到《腾王阁亭》或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卅》、《江亭夜月送别》这些作品,也可能会被“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所吸引,可能会被“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乐观所感染。
这位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的腾王阁少年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仅仅用二十多年留下他最耀眼光些的一生。
历史上的王勃是绛卅龙门人,也就是今天的和韩城一河之隔的河津。
王勃第一次来韩城,就来到“龙泉秋稼”。
龙泉寺在韩城夏阳这个地方,位于二十里川道的北部,这里有一口泉山,常年畅旺,泉水四面八方都是田地,因为渭北地区常有的干旱,而这里秋天的庄稼竞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龙泉秋稼”描写的就是当年韩城这片二十里川的农业丰收的盛况。王勃曾感叹,这一美景却没来得及留下笔墨。
二十里川北陈村老人,原公安局退休干部许全发先生说、古人对二十里川是这样描述的,“芝川的白菜,西少的烟,陈村的豆角响连鞭,苏村的辣子红破天”。
可见,几十年的二十里川是那么的具有特色和富有。
二十里川道还包括东河边东少梁村,周村,富村,双楼,城古,过去由于地少水患,居民生活并不富裕,近几年,川道东边修了沿黄旅游路,乡村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产生活大大改善。
古老的“八仙小镇”,也是我儿时常去赶古会的地方,从古至今,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八仙镇古会,后来国道改了道,古街便冷冷静静下来,时间久了,它的光菜渐渐找不到影子,旧貌换新颜,具有现代新农村的气味。
许老先生回忆说,“韩城有个高神殿、离天只有二尺半”。
高神殿座落于苏村与北陈村之间的凸凸上,原来的高神殿上有几处古代的神殿,东南西北还搭建四个舞台,每年的春节期间,高神殿的四个舞台共唱三天三夜的大戏,十分热闹。
韩城矿务局上马后,县上将这儿临时划拨给矿务局,作为医院使用,数年后,县委党校设在这儿,后来,为了保护这儿的文物古迹,上级拨款将这里的殿庙整体搬至昝村街。便为今日的“普照寺”。
许先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对我电话说。这里每年的三月二十八,即麦收前,设有杈把扫帚古会,一直延叙至今,不过地点已迁移到苏村桥庙处。
如今,我站在高神殿下,已找不到往日熟悉的“殿”,人们永远也享受不到那“四台同唱”和浪荡那“杈把扫帚”,“姑姑鸟叫,麦儿发黄”的古会,再也不会有人谈起那高神殿的“神”,拍摄到的仅有一排尚存的“平板窑”的迹痕。
我不由自主地呐喊一声“古老的”高神殿“远”嫁“昝村,成为别人的“新娘”,“普照寺”你过的还好吗?这是二十里川人民对你的怀念和问候。
路漫漫,心存疑惑,慢悠悠地走在二十里川的芝川新区,拿起手中的笔,我真的不想不去描绘她的风采多姿,拿出手机,我更不想拍摄她的“少女”美貌,因为在我的心中,在韩城几十万人的心中,围绕“司马迁”而创建的“司马迁广场”“国家文史公园”“芝川新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真正地达到游人如痴,彰响历史名人司马迁的伟大,才能使附近村民欢天喜地地走进那“拆迁楼”,开怀畅饮“太史啤酒”,放声高唱“我们天天盼望的楼”。
”古韩雄镇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臻锦锈,史圣古里创建和谐富裕新农村“,这是芝西村门楼的一副对联,反映了勤劳的二十里川的人民依然怀念那”龙泉秋稼“”芝川白菜,西少烟“的美景。
让我们一同走进西少梁,寻找那”少梁遗址“,讲述那少梁传奇。
“东水以带弹丸古国千载誉,西山为屏金盆川腹百代咭”,踏进弹丸古国,寻找少梁址,转来转去,一丝丝“文字”遗址难览其中,顺坡向东,隐约中映出那古老的宅院,荒废的古路,拍些照片可以“烂驴”充数,骗说游人,“这就是少梁古城遗址”。
失落中的我,望见了一座旧宅门前,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用刀在销着什么“您好,削什么哩”,我礼节地打过招呼,谁知一句“我在削拐仗哩”,干巴巴的语句将我愣在那儿,我将防疫的口罩往下拉了拉,语气缓和地说“老乡,我也是咱川里人”,一句假话让老乡热情起来,忙起身返回院子,我正在纳闷,老者拿出一盒“猴王”,亲切地说“同志,抽烟”,我有些手忙脚乱地真的取出一支抽了起来。
烟雾潦绕中,我紧追一句“这儿是少梁古城遗址吗?”,老者兴奋地说“从滩子村的三君庙,到芝北的向阳村,五里路长,都是古少梁遗址”。
话投击了,事也多了,当我摘下口罩,亮明身份,他竟目瞪口呆,你是安德,你爸在芝阳……。
是的,我在芝川派出所呆过几年,我父亲和我先后都在芝阳公社呆过,老者是芝阳供销社退休职工赵正学,己过七十有五。
心满意足的我,告别赵老先生又踏着古遗址留下的小路,向南漫游,终于在西少梁南端东路傍找寻到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由韩城市人民政府树立的一块“春秋梁国都城、少梁城遗址”。
可喜、可悲。
行至芝川街口,逢峰芝川集日,车辆拥堵,路不畅,川农,山农购物忙,由于不便通行,我只得将这儿的美食“杨家羊肉合络”“毓秀羊肉合络”、“培民羊肉”“振民卤肉”“张记卤肉”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十里川,你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成长,
二十里川,你在新时代的号角中,不断旧藐变新颜,
二十里川,你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慢慢地消失,
但是,我不会忘记,苏村路傍那数百棵“怀抱”的柳叶树,忘不掉“千亩水稻”在处荒草乱石之中,
二十里川,昔日的“太史啤”己由“龙泉创业园”代替,
二十里川,古老的夏阳府,已演变为韩城市中心养老院,
二十里川,往日的“龙泉秋稼”早己不知去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红红火火”的居水乐园。
一株古老、苍桑、压弯腰的老榆树,站在二十里川的未端,哭丧着对人诉说“何日,我们重振龙泉秋稼,何日我们再显蒸蒸日上的二十里川”。
弧零零而古城的疏秀桥,你为我们纳喊、作证。
焕发青春,具有“新时代”的韩城门,去迎接二十里川的百姓平民。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部分文稿在韩城文学树网站发表。
原创2020年3月23日于韩城。编辑:张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