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说话的父亲
作者:游有鲲
诵读:一弓
父亲在母亲谢世后的又一个六月,随母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如今,只剩我们全都退休的六姊妹混迹人世。没有了父母,就再也没有以往的那个家了。我们几姊妹,因为各有各的事,虽然同住一个城市,往往是聚少散多。偶尔在一起时,每每提及父亲,几姊妹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忆他说话很少的一些事。

父亲的话少得不近情理。记得他在世的时候,每次老家的亲戚来看他时,除了问一句几个儿时伙伴的情况外,就再不说什么了。要知道,有的亲戚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来一回。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当我们几姊妹商量要把他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一起生活,征求他意见时,他只说了两个字“要得。”再问他其他事,他一句话也不说。不知是父亲从十三岁开始学手艺,直到退休都从事一个职业的原因;还是他阅世近九十年经历,知晓“口开神气散,舌出是非多”的玄妙。父亲的话虽然非常少,做事却十分严谨。他近乎偏执的严谨,让我至今还心有余悸。儿时,经常因为我把他的工具没有放在眼里的位置,不方便他随手就可以拿到,就当着弟弟妹妹的面毫不留情地斥责:“任何东西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用的时候才方便。”甚至固执地要求我们,应该横着放的东西,绝对不能直着放。长此以往,培养出我们兄弟姐妹做事井然有序,十分注重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

直到今天,我才渐渐悟出一点父亲为什么不多说一句话的道理。任何事都得动手去做,靠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想,一个凭手艺吃饭的人,要说的话,已经通过自己做的活计讲得清楚明白。你说得再多,人家不满意你做的活计,看不起你的手艺,不会再来找你做,你就只有喝西北风。通过后来的学习,我才了解到,原来,人类表达的方式非常丰富,除了口头语言以外,摄影有肢体语言,舞蹈有语汇,美术有笔触、色彩,人还有表情、眼神、甚至有第六感观;就是同样的一个方块汉字,因形状、大小、所在位置的不同,也有时代感,有感情色彩。

到了现在我才知道,父亲执着、敬业、精益求精的为人处世态度,就是今天人们推崇的工匠精神。他很少说话、清苦的一生,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用他的行动警示我们,人世间的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游有鲲:云南昭通人,新闻出版系列编辑。曾尝试过戏剧、小说、诗歌、散文、摄影创作,偶有作品获奖。

主播:一弓,山东济南人。业余爱好文学、诗歌朗诵、摄影等。淡然生活,用灵魂读诗,用真情歌颂真善美,愿在诗歌的海洋中感悟生活,陶冶心灵,用声音传递美好,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