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右玉精神”永放光芒
文/马举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雁门关外人,家乡平鲁和右玉毗邻,从小生长在这片曾经贫瘠苍凉如今又充满希望和辉煌的黄土高原上,今天的我,面对家乡的沧桑巨变,倍感荣耀与自豪。相对于三晋大地解放后的发展历程,我的年龄也许太过年轻,体验感受也太过肤浅,但并不影响我对家乡的深沉热爱,源远悠久的晋祠园林、光辉厚重的红色老区、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和伴随着时代脚步蓬勃发展的创新文化,遍布于三晋大地的城乡,散发着既古朴厚重又呈现现代风貌的全新气象。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山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的改善难以尽述。改革开放所带来三晋人民的“福祉”难以一一尽述。而这一切,无不激励着自己砥砺前行。
在感受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强大的今天,不能不说到位于三晋最北部的右玉县。右玉的绿海,右玉勤劳朴素的人民带给我的震撼和启迪,不可谓不深。一连数天的走访,使我对“右玉精神”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和钦佩。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右玉古称“善无”,历史上一直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撞击融合之地,数千年来,烽火狼烟不息,金戈铁马纵横,地处边关的右玉,饱经战火洗劫,满是荒凉悲壮。解放前夕,右玉人口流失严重,户籍人口仅四万余、且土地沙化严重,沙漠进逼全境。沙漠和贫穷困扰制约着翻身解放后的右玉人民过上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靠天吃饭的右玉人,在残酷大自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又显得是那样的脆弱不堪。据县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右玉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沙化比例竟然高达76%。“十里不见人,百里不见树”“春种一坡,秋收一瓮”。这样的生存困境让右玉人把树和绿草看得和生命一样宝贵,而种树也成为当时右玉人民的唯一出路,于是,一场持续近70年的治沙造林浩大接力工程在这片不毛土地上轰轰烈烈展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奋斗历程中右玉的20任县委书记,始终带领着右玉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坚持种树,期待茫茫沙海披绿挂彩,翘盼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如今,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如今,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3%一举提高到55%,全境种下了整整1亿4千多万棵树。全县99%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当年外国专家曾建议全县移民搬迁的“沙患重灾区”一举变成了“联合国命名的最佳宜居生态县”。县境年平均气温由过去3.6℃提高到了5.2℃,而境内降雨量从过去年均不足400毫米提高到了现在的650毫米。现在,右玉土地上生长着30多个树种,和50多种野生动物,不毛之地终于变成了一片塞上绿洲,并孕育出一个个极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如今的右玉的人民群众终于彻底实现了整体脱贫,圆了那个魂牵梦萦于祖辈心中的美丽梦想。
一路走访,一片绿海,高高的白杨,苍劲的油松,芬芳的果香,葱绿的苗圃,遍野的沙棘草被,让我流连忘返,并深深爱上了这块绿洲。满眼留下的都是关于绿色的记忆,处处看到树的是树木茁壮成长的痕迹,时时都能感受到空气中所弥漫着的绿叶的芬芳和绿草的清香。不到右玉,你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体会身处绿野的美妙感触,不到右玉,你无法体会到绿色森林所给予人类的恩赐和美妙。难怪人们说:右玉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北欧!一路之上我用手机拍了很多的美景并把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外地的好多朋友都问我去哪旅游了,是哪个国家的森林公园?都说要机会也要去一趟。当我将答案告诉他们后,他们都大为惊叹,感到不可思议,他份没想到黄土高原上的右玉,过去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居然变成了这样一块美丽大气的桃花源!
右玉之行,让我的内心感慨无限。翻阅着这些绿意盎然的照片,我眼前浮现出右玉人民充满喜悦和欣慰的笑脸。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右玉干部群众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这两场“关键性的两大战役”,其延绵不断的生态接力也勾勒与描绘出了一条右玉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曲线”。我深深知道,这条“幸福曲线”所通向的道路,正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指引和规划的“小康之路”。这让我联想到十年前刘部长在考察右玉时情之所至,有感而发的《右玉感怀》 :“为政何不解民忧,当官堪消百姓愁。十八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州换绿州。年年立业是公仆,久久为功尚风流。”
今天!十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如今要在“十八书记”上再加上两位,由此,“二十书记”所奠定的“右玉精神”的基调,便成为了一种不忘初心,羊、牢记使命,与时俱进的时代坐标。为了这坐标的完整丰满伫立,二十任党的基层县委书记,在右玉这片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起了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这丰碑,亦或还可称作“党心”。

从一九二一年起,穿越近一个世纪血与火的洗礼,跋涉百年风和雨的征途,我们伟大的党,那颗为民族求振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赤诚火热,永远矢志不移!回顾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每个公民都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一种不变信念的支撑,这种来自心灵的震撼与支撑,就是“初心与使命”。这份情怀所穿行过的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这份情怀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我们怎能忘记地上天河红旗渠的开凿中,党员带头腰系绳索,悬在半空打炮眼、除险情、不叫苦、不怕累的英雄形象,
怎能忘记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的党员干部谷文昌,他经常卷起裤腿与百姓一起犁田、打石头,干得一身泥水满身汗。永远是父老乡亲贴心带头人的可亲可敬形象。
我们更难忘“扁担精神”的创始人共产党员,林州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林桓,组织职工翻山越岭,担货下乡,挨门上户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感人形象
从“红旗渠精神”到“谷文昌精神”,从“扁担精神”,再到"右玉精神"一种种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所沉淀和累积的养分和能量,构成了共产人党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量,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它都不会过时。因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追忆和重温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历程,就是要从中感受他们的挚热情怀和人生座标,就是要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出发,从哪里出发,最终又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目标。他们的精神也就是我们伟大的党魂,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倡导“右玉精神”时所强调论述的那样,“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是的,“右玉精神”就是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到底是什么?抓好经济建设,夯实民生基础,坚持改革开放,当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是始终不渝的,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三个代表到群众路线,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党的宗旨始终都在提醒着我们,作风建设绝对不能丢,党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更是红色信仰一脉相承的传家宝。今天,在和平环境下,我们也许暂时不会再经历流血牺牲的考验,但对于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和精神品质的种种考验,却比战争年代更复杂、更隐蔽、更经常,也更尖锐。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既要无愧于笃实厚重的“初心”,更要无愧于“使命”的呼唤。
怀着对“初心”和“使命”的追忆和缅怀,我忽然想起了现任右玉县委书记吴秀玲说过的一句话,今天,我们身为共产党员站在右玉的土地上,“就是要当好‘右玉精神’的接力棒!”是的,这是一个基层书记的肺腑之言,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挚热情怀。一代代右玉的党员先锋们,在右玉70年的奋斗发展中增添了属于自己一个共产党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右玉蓝图的描绘者,是从无到有的拓荒者,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的前辈。现在想来,由梦想指引的道路必将是坎坷崎岖的,却也是无比坚定的。我感悟到: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过得风生水起,但因为人生有梦想,有情怀我们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鲜红的生命之源流淌在血管中,成就的当是卓越不凡的人生。两个一百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伟大中国梦,以梦铸骨,以理想糸魂,我们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