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终于初步得到控制,人们正常生活已出现曙光,窝在家一个多月的我们可以出去散散心了。前天,我便和一个老友一块沿街走走。散步的时候,在一条街上看到一家休闲茶馆,为防人员集中尚未开业。正想说能进去喝口茶多好时,朋友却说:“你看,茶馆招牌是不是有问题"?招牌能有什么问题,我一看,原来招牌上写的店名是:“青出于篮"。啊,我明白了,朋友说的“问题"就出在“篮"字上。

“青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蓝色从蓼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于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的“蓝"是指蓼蓝,一种草本植物,故“蓝"字从“艹"字头。而"篮"是器具,如竹篮,多用竹子编制,故“篮"字用“竹"字头。偏旁不同,意义迥异,“青"怎么能出于“篮"呢!不知是商家不注意,还是制作广告牌的人粗心,给顾客造成店家缺少文化修养的错觉。

同样,“篮球"也不能写作“兰球"。“兰“是“蘭"的简化字,指兰花或兰草,如写成“兰球",意思就变了。
由此,我想到那一年到郑州,刚一下车,就见到一条巨幅标语:“宁停三分,不抡一秒"。标语本意是提醒司机和行人在关键时刻,宁可暂宁三分钟,也不抢先一秒钟。然而,在这条标语中,竟把“抢"写成了“抡"。"抢"是"搶"的简化字,是抢先的意思。而"抡"是“掄"的简化字。一笔之差,意思不伦不类。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出现这样的大幅标语,岂不贻笑大方?
去年,到县里河南方村赶庙会,主会场大庙前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着“建庙时间不祥"。显然,应该是“建庙时间不详"。“不详"变成了"不祥",不是成了“建庙时间不吉祥"了吗?
一个偏旁,竟让这一句话完全违背了“建庙时间不清楚"的原意,成了对古人习惯上办事“看好",选择吉日建庙行为的亵渎。

象这种笔误,在其它公共场合的标语中也是常见的。例如“勤劳治富"等,在这里不再列举。
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意非常准确,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含义,不能用其它字替代。甚至字中笔画的长短都能使字意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我们谴词造句时慎重对待。
前几年,《洛阳日报》曾发动群众指正报纸上的错别字,每指出一个错别字,奖给指正者五角钱。目的正是为了通过群众监督,提高办报质量。据说,古代《吕氏春秋》公布时,就曾标榜“能更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字千金"的成语便由此产生。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文字功底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之一。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维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尊严而努力,不能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运用不好。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即使不能“青出于蓝",最少也要做到力求正确运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字的事情虽小,但细微之处见精神。教育工作者和舞文弄墨的朋友们,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因自己的大意,贻误后人啊!
金玉国作品集锦
金玉国:洛宁概况三字经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