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一个发光的诗人
(谨以此诗悼念诗人洪烛)
□沈 阳
一说起音乐,你诗歌的原野不是流淌,而是奔腾
此刻,我的思念停留在我和你的一张张旧照片上
我不忍心展读和你编辑《河间诗人》的那些日子,它们带着闪电
我不忍心触碰你那些浪漫的诗句,它们有着幸运的痛点
我不忍心追忆长虹桥下我们向廊坊发出“印诗令”的场景
那些都是飞翔的翅膀,从此就悄悄地变成了你的骨头,你的目光
洪烛,一个发光的诗人!一个把钟情播种在中国大地上的诗人
我不忍心再次翻开《我的西域》,只游历新疆十日就写出
四百首诗的洪烛。一个穿着草鞋的灵魂,他以诗眉批天空
我不忍心再次翻开《黛玉葬花》,他那骑士的情怀
就是一滴浪漫主义的眼泪,在红楼梦的悲情中晶莹而剔透
我不忍心再次翻开长诗《屈原》,看他把历史的天空洗亮
洪烛,一个发光的诗人!一个用诗歌照耀祖国壮丽河山的诗人
(2020年3月21日河间)
洪烛简介:
(著名名诗人洪烛因病于3月18在南京去世,享年53岁)
洪烛,1967年生,原名王军,江苏南京人,1985年自南京梅园中学毕业,保送武汉大学,发起参与“珞珈诗派”,生前任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等四十多部。代表作有长诗《母亲》《屈原》《李白》《成吉思汗》《白蛇传》等,2012年入选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
诗歌,需要领袖
□洪 烛
中国文学史的源头,实际上就是诗歌史。从诗经开始,楚辞、汉赋、唐诗、宋辞、元曲……是诗歌勾勒着文学自诞生之日起直到生长、成熟的脉络。明清才有了长篇小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是白话诗担任着文学革命的急先锋。新时期以来,朦胧诗的崛起先于其它文体的觉醒,为思想启蒙拉开序幕……可以说,如果没有诗歌,中国的文学史将变得苍白许多。
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有着异常浓郁的诗性光辉。在2016年的一个冬日,沈阳到中国文联找到我,他提出要将河间籍的诗人合力出一本诗集。当时我并未感到惊讶,直到大约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从河间寄来的初稿,才着实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部由青年诗人沈阳担任主编,39个河间诗人的作品组成,且部分作品亦由20多位全国知名诗人进行简短评论的精心之作。在地方三五人出合集者,有之,十人出合集者,亦有之,但近四十位诗人出合集者,这在全国县(市)级地域,实属首例。我高兴地担任《河间诗人》责任编辑、初审,也正因为这一点。这让我想到我曾经主张的一种诗歌事业的态度:诗歌,需要领袖。我和《诗刊》副主编李少君先生提到《河间诗人》这一诗歌事件时说,沈阳,这个诗人,一直在北京发展,他以诗人的情怀,热爱家乡的文学态度和奉献精神,让我尊敬!《河间诗人》,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必将引领、烛照河间诗歌作者的创作征程,这也是可以进入中国诗歌史的一种特例。诗歌与小说、散文等不同,诗歌,需要英雄,诗歌,需要领袖!我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才具有一种无私的情怀。
正值纪念中国新诗百年之际,我在北京写出这篇短文,以此祝贺《河间诗人》首发式成功!我谨代表中国文联感谢河间的诗人们所做出的努力。祝大家创作丰收!
(2017年6月27日于中国文联)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