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读的县中学,就在县城境内,县城与我家相距一百三十多里地,当时一个单边的车费一元七角钱。去学校或学校放假回家,有时为了节约钱,便伙同一些同学步行。也是一种磨练。
那是第一学期刚结束,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最长的时间。老师宣布放寒假,同学们回家心切,记得当天晚上有不少附近的同学连夜就走了。因没钱坐车,我与七八个同学捱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便起程了,带着行李徒步往家走。那天还下着大雪,路面全是积雪,约一两公分厚。
大家有说有笑地走着,倒也不觉得辛苦。走着走着只听“啪”、“嘭”,不是他摔倒,便是我摔倒了。把腿、胳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不顾疼痛,爬起来继续走。
快到黎明时分,便走了三五十里路。越走人越少了,因为各自的家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已到家了,有的分路了。最后仅剩下我和两位女生,我们都是同一个小镇的。
按常理,那么早就开始走,天也放晴了,赶回家本来应该比较早。可是又饿又乏,加之把腿又摔疼了,别说女生,我都感觉挺吃力的,越来越走不动。最后,那不叫走路,纯粹 是一步一步朝前挪动。
夜暮渐渐降临了,仍在路上,仍然得走啊!咬咬牙,忍着疼痛继续艰难地向前走。两位女生很坚强,她们终于相继到家了。最后就剩我一个人,距家还有十多里小路,天已黑很久了,以我当时的速度,当时的状况,大概要半夜才能到家。好在我爷爷当时在小镇附近大河边给生产队看管磨坊,我便挪到他那里。
到那里大约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爷爷给我做了饭——那可是我从早到晚的第一顿饭。吃完饭我便躺下睡了。由于腿疼,半晌睡不着。也不知甚么时候睡着的,等我醒来已是第二天近中午时分了,于是起来吃了饭,方才一瘸一拐的往家走。
终于到家了,母亲看见我消瘦的面容,头发长得象个女孩子,穿的鞋没了后跟,心疼得止不住流泪……
不管多贫穷,有家就温馨,不管多艰苦,回到家便温暖。
无论到天涯海角,心中有家的牵挂,心中驻着家,无论多艰辛也幸福。
文/中国风尚(糊涂老翁)
乙未年初春撰写
庚子仲春修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