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宅家抗“疫”记事本转自:桥头文学特刊 第015期◇随笔
桥头文学 【编前语】庚子新春这一场罕见的新冠肺炎仰赖国家果断决策,严防严控,目前已取得初步胜利。这部气吞山河的悲壮抗疫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亲历者,普通民众自觉居家抗疫,人们是怎样度过这一艰难时刻?为存普通记忆,刻录时代印痕,本刊特推出一组宅家抗“疫”记事共21篇,今天推发第一部分计3篇,回味这段峥嵘岁月。
2020宅家抗“疫”记事
文 / 周丽君
1、高铁驿站
2、再上图书馆
3、改约
~~~~~~~~~
1. 高铁驿站
1月20日 多云
原本,公司通知的春节假期是1/23-2/4,由于下属工厂及供应商都在1/18前就已经放假了,我们也跟着提前了两天开始放假。此时,也只有临时改签回程票了,可12306网上都是显示无票状态,一忙完手上工作,我就赶往虎门站去改签当天的高铁票。
售票窗口前,有的人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由于地域关系,连近4天的票都没有了,但依然没有改变迫切渴望回家的心,他们只能买了初一的回程票。
因女儿即将面临中考,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我们也就打算留在广东过年。虽然取到了返程广州南站的改签票,可最早的乘车时间也要到晚上7:43了。当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检票口,却被通知要在站外等候,因为,现在只能提前一个小时入站。
可入站口,人流量却并没有往日多。三三两两的人们,携带大件小件行李,拿着身份证,从容不迫地往车站里走去。也许,要回老家过年的人早就迫不及待乘车回去与亲人团聚了,这时,我只能在站外找了一个地方暂时坐下来,开始两个多小时的等候。
平日里,我最怕的就是等待,在等待的时候,总会觉得时间特别漫长而难熬。于是,我的包里时常会携带一本书,以此打发时间。今天,也不例外,即使身边人来人往,我依然低头沉浸在书香里。
正当我看得入迷的时候,身旁却有人在聊天。她们的声音时高时低,还伴随着笑声,不时飘过我的耳膜。我忍不住打量了她们一下,其中两个中年人,一看就是一对夫妻,说话声音洪亮悦耳,与他们对话的却是一个戴着口罩的女孩。当女孩笑起来的时候,黑亮的眼睛恰似漩涡一样让人着迷,而她说话略带乡音,却很轻柔。从她们的对话里,我了解到,她们是在这里通过聊天才知彼此都是湖北老乡,从而,他们还相互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从红衣女人滔滔不绝的谈话中,可以听得出她是一个生活过得很滋润的人。她同女孩谈起自家两个儿子时,显得特别自豪。因为,他大儿子从英国读博归国后,一直在电影界工作,今年则在广州女友家陪岳父岳母过春节,已经不用他们操心;而夫妻俩此次回老家武汉,专程就是为了自家老二去向亲家提亲的,房子车子都准备好了,他们的儿子就等着女方家答应成婚。
一听对面的女孩说在一家制衣厂上班,红衣女人就说她们夫妻俩在东莞同人合伙开了一家鞋面厂,人均工资在四千以上,希望女孩年后可以带人一起到他们工厂去上班;一得知女孩还没有男友,红衣女人就觉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应该很快就能遇上好男孩,她甚至愿意帮忙介绍自己的亲戚给女孩认识;......而男人相对话少,只是偶尔在旁边搭腔一下。
我的眼睛开始有一些酸胀,不得不收起了书。看着他们如此亲密投机,我却忍不住替女孩担心,她是真的相信对方的说辞吗?由于经常出门在外,我似乎已提高了自我警惕性,凡是陌生人的谈话,只当耳边风轻轻掠过。也许,这些并不是我所能担心的,或许,在这尘世间,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性本善的......
终于,上车了,我却发现车厢里戴口罩的人大概占了30%,我有些惊讶,难道新闻里报道的“武汉市发生的新冠肺炎”是传染的吗?但愿不是如此!我还没有戴口罩,只因同大部分人一样,并没有感知到那份未知的危险已经在悄悄地肆虐......
2.再上图书馆
1月21日 晴
看了1/21上午的新闻,由于中国境内已经发现新冠肺炎患者224例,经钟南山院士发布信息,确认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国家卫健委当天也发布了1号公告,将信息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隔离......
发生此症的病源体与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密切,听起来似乎离我们比较遥远,可得知是人传人的传染病,虽然开始有了一丝危机感,但心里还像大多数人一样,仍然抱着那么一点侥幸,希望此病在湖北当地就能得以控制。否则,在这样的春节期间,中国人口流动是最多的一段时间,可想而知,其引发的后果将不堪想象。
在家整理书籍的时候,我发现借读的几本书又到了归还时间,虽然,看了新闻有几分忧虑,但我还是准备去一趟图书馆。女儿平常借的都是学习和文学方面的书,而我借的是一些心理学及商贸方面的书,有时来不及看完的就续借,有的在归还后,我则会另找一些新书来阅读。
图书馆离家不到500米的距离,每次散步过去,不仅可以欣赏江畔美景,还可以与女儿闲谈有关她的学习情况。此次,受新闻影响,我只有帮她去还书。
公路边,行驶过的车辆并不多,行人也是寥寥可数。虽然,广东的外来人员最多,可每到春节,大家都驾车或乘车回老家了,留在当地过年的也就掐指可数。也许,只有回到故乡,大家才能真正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吧,即使在外吃过再多山珍海味,大家却依旧怀念故乡最家常的味道,那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亲人、念旧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了,才入舌尖,又上心头,让人们总忍不住踏上回乡路,只为了那余韵绵长的年味。
当我来到图书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值班,而阅读大厅的书桌旁,已经不再是座无虚席,空荡荡的毫无人气,唯有五、六个年轻人静静地还在阅读学习,偶尔响起沙沙翻阅书页的声音。
我默默地走到前台,先扫码归还了手上的书,然后,又轻手轻脚地走往书架旁,去选借几本书,以便于带回家里阅读,得以度过这么长的假期。
女儿一看到我只借了外贸方面的书籍,她就有些闷闷不乐。要是往常,如果借了东野圭吾的小说,她早就高兴得放下手中功课,忍不住就在翻阅了。只因为,女儿是东野圭吾的小迷妹,特喜欢看他写的推理小说。那时,我却只能点着她额头说:“你呀,如果学习功课也有看小说那么大的热情,成绩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可是,女儿却觉得,没有什么比她现在过得快乐更重要,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还是忍不住提醒她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学习上。
其实,学习与玩乐并不矛盾,只要安排得当,学得扎实玩得也开心。若她能够两者兼之,相辅相成,即使业余看点小说,那又何妨呢?我决定,下次帮女儿带几本优秀的文学类书籍回来,让她学习之余也能享受文化大餐。
3. 改约
1月22日 晴
1/22,由于武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已经增加到444例,还死亡了17例,国家卫健委终于在记者会上宣布:为了降低病毒变异的可能,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原则上建议外面人员不要到武汉,而武汉市民若无特殊情况就不要出武汉。
看到这个消息,我隐隐不安,终于有了不好的预感。虽然身在广东,当地也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病例,但广东外来人员是最多的,只要年假一过,大家从全国各地陆续返回,疫情若没能及时控制住,谁能确保身边就没有人被感染而引发传播呢?
原本,因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我还打算趁着假期,带女儿到邻市旅游景点游玩2-3天,但现在发生这样的疫情,估摸着今年也只有放弃这样的外出机会了。女儿一听到要取消外出旅游计划,她心里就有几分不乐意,我们也只能向她更改了承诺,等到她中考后,再带她一起到她想去的地方。如果她考上了重点高中,则还有额外的奖励作为她将来的创业基金。一听到有获取特殊奖金的机会,女儿才静下心来做功课。
看着自家的这个15岁姑娘,身高已经165cm,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做什么事情,不仅需要我们在她身边督促,还要哄小孩一样去鼓励她,我也是醉了。不过,有时也只能自我安慰:若她能理解我们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也算事半功倍,她终将会有一天变得发愤图强积极向上。
窗外,榕树的年龄同女儿差不多大,现在已经高过五楼了,却每年还在以可见的速度“蹭蹭”地往上长,绿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随着几只小鸟的欢鸣,似乎在向我们传达春的讯息。
女儿坐在电脑桌前温习功课,我就靠在沙发上看小说,她爸就上网看新闻。累了,我们站到阳台上,看看小区里的绿树,相互闲聊,抑或,远眺蓝天上飘过的几片白云......
没想到,这样的一天,竟然很快就过去了。其实,只要安好,每天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