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刹幽兰》(原创)
作者:平静
诵读:冰清玉洁
编辑:冰清玉洁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沿着时空的隧道,人们渐渐把冬天的过往都甩在了脑后,并热情洋溢的叩响了春天的门扉,唤醒了忙碌、宅居的人们纵情地游览一下山奔水跳的风景,踏至古刹,看殿堂楼阁,次递排列有序; 眺九峰环抱,绿篱鸟语花香; 四周 清澈泉水缠绕,松柏翠竹掩映,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潭柘古刹花木林,百花齐放竟争春。游人涉足来朝夕,胜地回头如梦魂。

当北京城区大部分花卉欲将凋谢时,而古刹繁花绽开才逐渐拉开帷幕。
腊梅、迎春、探春、报春百花争艳; 白玉兰、黄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竟相开放;榆叶梅、碧桃、丁香、牡丹、锦带、紫薇、芍药等名贵花卉随后依次粉墨登场。

届时一步一景,一时一景,随步而至,步移景迁,恰似“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诗句是专为古刹而写的。

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古刹各类植物放慢了新陈代谢的脚步,呈现出比北京晚一个节令的景色,因疫情所致,给无处再觅春光的人们,弥补了一处迟来的景致。

三春一绝京城景,白石阶旁紫玉兰。寺内有两株10余米高,遮荫20多平米独特的北方罕见的弥足珍贵的“珠砂玉兰”,在古刹名曰“二乔玉兰”,它属植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眼下,正值花期。
此玉兰先开花后长叶,花呈钟状,气味芬芳。每朵花有九枚花瓣,分三层排列,外层三枚较短,呈紫红色;其余六枚外紫里白。

二乔原于三国时东吴乔公的两个美丽的女儿,大乔和小乔。大乔嫁予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为此留下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
又因此玉兰的花朵紫中带白,一花双色,十分娇艳,所以,人们常用‘美人如花’来比喻为“二乔玉兰”。
转瞬韶华,历史流转。二乔玉兰何以至此,何以为此已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但每到时节它仍按时绽放,最具人气。

届时赏花的,拍照的、留影的、吸氧的人头攒动,闲庭信步,循环往复,熙熙攘攘。
二乔玉兰左侧有一丛300余年的古探春,与二乔玉兰比翼生长,如约而致的含苞欲滴,芬芳四溢,使得满园馨香。

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寺院外还有众多的一种叫做“二月兰”的草本植物兰花,即古代最原始的“兰”草。古人常将兰花“清雅幽香,芳草自怜”的品格,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兰花是国之名花,她端庄素雅、朴质高洁、坚韧刚毅,常与梅、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又与冰川、菊花、菖蒲被称为花中“四雅”。并常被文人雅士所推崇,圣人孔子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成就了成语“芝兰之室”】“金兰结义”;越王勾践种兰于渚山,所以后来把渚山叫做“兰渚山”,山下的集市叫“花街”、驿亭叫“兰亭”,所以后来才有了“兰亭序”;屈原把兰看成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追求;郑板桥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为画魂;革命家朱德元帅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淡泊名利,襟怀坦白的品格如同兰花一般日久弥新,永传世人。

无可奈何,花开自有花落时。二乔玉兰花再好看也只是应时瞬失,如梦幻影,开在眼前不开在你的心里也是枉然。
为此,愿我们的心灵都修行的像兰花一样爱国、贤德、自信、友谊、美好。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香如故”。



作者简介:任成壮,笔名平静,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55年8月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黄塔村。2015年退休,曾当过教师,乡文教办主任,政府公务员,区旅游局干部。还曾在珍珠湖管理景区,潭柘寺公园工作。本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现为门头沟区作家协会会员、民俗协会会员等。

编辑制作、主播简介:冰清玉洁(本名宋永芝),北京燕化离退中心朗诵协会委员,喜欢音乐,朗诵,摄影,钟爱朗诵艺术,用情感带动声音,用声音传递情感,让声音插上情感的翅膀,用心灵翻阅美丽的阳光。
2018年10月参加快乐50大学全民朗诵全国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9年初朗诵作品曾在燕化传媒中心媒体平台发布。
2019年8月参加《中国梦 燕山情》全国朗诵总决赛获得集体组铜奖,2019年8月参加《中国梦 燕山情》全国总决赛“获得个人最佳作品奖”和“优秀奖”。
图片来源:娄彬 爱华
动图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