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延伸出二方面的推论:第一, 平等制度不可能实现。他抨击社会改良派建立平等制度的主张, 认为这种制度既是不理想的, 又是不现实的, 理由是: 平等状态不适应于刺激人类努力上进, 难以克服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 因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一部分人必然要丧失生活资料,平等即被打破了。他认为不平等的制度才符合自然法则,才能最好的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最有利于人类品德的锻炼和改进。
第二,济贫法的作用适得其反。马尔萨斯认为,贫民是贫困的原因,摆脱贫苦的唯一方法是让大自然发挥“抑制” 的作用, 强制地实现人口与事物的平衡。1834年, 英国政府根据马尔萨斯的思想撤销了1601年以来的旧济贫法, 并制定了一项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规定: 取消一切对穷人的金钱和实物救济,让贫民到习艺所进行沉重的劳动。所以英国现在才推群体免疫,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丛林法则。弱势群体是被消灭的对象!这个思想在西方很有市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人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人首先是生产者, 其次才是消费者。而且, 人类能够控制人口增长, 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至于失业、贫困等等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现象, 主要不决定于人口的多少。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马尔萨斯的荒谬, 并进一步阐释出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