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作者/孙中仁
读了“7岁娃驾三轮电车,载醉酒父亲回家”事件及图片后,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当时写了一篇《中国好儿子》,为那个年幼的孩子而感动,也为那个能够生出如此好儿子的父亲而自豪。
小男孩其实只有6岁,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里经济状况不佳,父母离异后主要跟父亲和奶奶住在几间破旧的小屋里。平时父亲开三轮车送货,工作较忙,又好饮酒,因此小男孩多由奶奶照料长大,跟奶奶最熟。特殊的家庭境况让娃仔早熟懂事。他会自己煮面吃,会在寒冷的夜里帮生病的奶奶倒热水,会开车去村外帮父亲买酒,也会把醉酒的父亲从外面接回家里。小男孩开车是父亲所教,踩刹车、加油门、按喇叭……小男孩说起来头头是道。“那天傍晚,父亲开着送货的电动三轮车载着他去城北朋友家喝酒。到了以后,父亲很快就喝上了。吃完饭的小男孩跟一个大两岁的哥哥玩。见父亲喝醉了。到了回家的时间,他将电动三轮车娴熟地倒到门口,打开车厢尾门,连拖带拉帮助醉了的父亲爬上车,再把尾门扣上。然后他跳上驾驶室,启动车辆,载着已在车后厢呼呼睡去的父亲,往家里赶。孩子说奶奶有时下班也是他接,父亲唱醉酒都是他接。这个孩子的理想是“想开公交车,因为每个上公交车的人都会往那个铁盒子里投一块钱,开车的也不用找零”。
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这个孩子如果是个富二代,生在温柔富贵家,那么他就不会学会驾车这项技能,当然也就不可能把醉酒的父亲拉回家。这个孩子的举动再次给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病,便是“因噎废食”——因为怕孩子淹住,所以不让孩子下河;因为怕孩子碰着,所以不让孩子上山;因为怕孩子晒着淋着,所以不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红头文件,明令孩子“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事情不做”,直接导致了青少年一代“山也不能爬,路也不能走”,成了新时期贾宝玉式的八旗子弟!
著名作家管桦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雨来小时候,喜欢到湖里玩,他的父母亲怕他淹死,就不让他去玩。雨来只好偷偷地玩,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后来在抗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成了著名的小英雄!小时候读过一本似乎叫“弹弓”的连环画,说的是一个山里的孩子喜欢玩弹弓,他的父母怕他伤着别人,不让他玩。但是孩子天生喜欢弹弓,他还是要玩,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弹手,打得日本鬼子鬼哭狼嚎,四处逃窜……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技之长,甚至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拥有绝佳特长,但是如果少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去练习,那么长大后岂不是一无所能、一无所长吗?
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我还是赞成国外的观点:再富的人家,也不能富养孩子,要让孩子们从小得到苦炼,敢于搏击大自然,多到社会上增长见识,并且在实践中培养才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遗憾的是,我们好多家长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以为肥得流油,于是把这个传家宝彻底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