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舍。一位女子微微叹息,她面临重大抉择。虽女子,虽爱红妆,为家人计,为国家计,要背井离乡,奔赴沙场。谁说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谁说女子不如男。面对挑战,她逆战而行,百战沙场,十年荣归;策勋十二,荣誉百千。她,就是一代奇女子——花木兰。在她身上散发着逆战的勇气,闪耀着永恒的光辉,成为女子效行的典范,鼓舞中华巾帼迎接挑战,砥砺前行。
木兰精神,永耀我前行的路。
我,亦为一介女子,1991年毕业于德州师专中文系,回乡教书,踏上理想之路。初入师行,有满腔热忱,积极应对各种困境。条件简陋,我努力把生活装点精彩,在宿舍门前辟出一片菜园,其乐融融。面对学生对年轻教师的无所忌惮,我和他们玩在一起,学到一处。钻研书本,研习教法,用教学魅力感染他们,其乐亦融融。学生兴趣空前高涨,中午很多学生自发在教室黑板抄满题让我讲解。感动之余,我也放弃午休,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探讨分析。在乡镇联合竞赛中创校历史最高,不仅夺冠,而且远超第二名均分12分,领导特意颁发特等荣誉奖。
几年后,学校一位英语老师调走,无人应承。面对挑战,我毅然接受任务,转向英语教学内容及教法。用心专攻,全心揣摩,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功夫不负有有心人。获得本校仅有的两次全国指导奖。后从教于平原师范学校,以连续三年教学最佳成绩累积分,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一路前行,一路面对,是困难,更是机遇。逆战,愈战愈勇,经历别人不曾经历的,也是一种成就与辉煌。
我虽在英语教学上身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但回归语文是我一直的梦想。2018年,我终于以语文省优课,填补学校空白,争取到了回归语文教学的机会。
面对新教材,新考点,我毫不畏惧,坦然迎接。20多年跨科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语文专业根基,使我踌躇满志,我要绽放我的教学理想之花。我日夜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深刻感悟,大胆实践。虽有种种困难与阻碍,也义无反顾。和学生一起设计课堂,同做精彩日志,组织主题宣讲,创办作文刊物,主持教研课题等等,与时间赛跑,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年来,晚上两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许多的中午也是在办公室度过。几多挑战,几多辛苦,几多收获。完成培养学生多彩个性的日志积累,创办和编辑三级刊物,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两篇,论文荣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校本课程市一等奖,电教课市一等奖,获德育课、实践课、执教课等三项县级奖项及获得县级课题立项。更为欣慰的是,很多活动和项目也开创学校之先,对其他教师和班级也产生了极好的带动,很多教师也开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省优课,德育课、电教课等活动,有的班级也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对班级优秀作文的整理与推介。
我爱语文,是我的职业天性;让学生爱上语文,是我应尽的职责。虽历经困难,但真情仍在;青春梦,理想花,盛开虽晚,但亦辉煌。惟愿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能尽心尽力,绽开自己的教学理想之花。
不学项羽,退乌江,愧对江东父老无颜归;而如曹操,望沧海,不已雄心壮志冀凯旋。理想花,与年龄无关,廉颇虽老,仍敢请战;与性别无关,木兰女子,亦愿远行。
木兰之行,唯家唯国。而我之行,唯爱语文。逆战,历久弥坚。
(作者简介:
孙玉玲,1991年毕业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后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一直从教至今,现担任初二语文教师及学校作文刊物主编。
近两年教学荣誉:
2018年10月,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语文组 省“优课”
2018年10月,全国优秀教案一等奖
2018年11月,传统文化《弘扬古文化 再铸新辉煌》,德州市一等奖
2019年5月,德州市教育局巡视,执教传统文化公开课
2019年5月,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9年6月,德州市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市一等奖
2019年8月,山东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语文组, 省二等奖)
(另:2018年随县艺术中心团队参加德州市舞蹈比赛,团队荣获市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