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镇娟,笔名仙草,楚一顽石也。“无オ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今有散文、诗歌、随笔等百余篇散见于国内外报刊。代表作有《听雪在飘》《忆起江南油纸伞》等,只愿在细腻、朴实的文笔中蕴含着诗意的人生。

方寸间尽显“山水”之灵秀
———杨卫红山水画欣赏
文/镇娟(中国)
“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蔚蓝明净的天空下,只见一条小潞溪蜿蜒而上,两岸的树披着一身黄绿,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一座弯弯的小桥静静地伫立在山谷间,桥下溪水潺潺流淌,拨动着古老久远的歌谣,而那山顶上矗立着几座苍劲古崛,造型生动的奇石,几株松柏、桑槐环绕其间,一场年华在这里徐徐展开。好一幅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的山水写意画!这副《古村的桥》构图疏朗有序,用笔遒劲有力,点染大自然,通过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绘出了一个充满灵秀的江南山水。此画雅而不俗,格调高古,风神潇洒,是出自于杨卫红先生的神笔。他用墨赭石渲染坡脚、峰顶,远处以淡墨画之,浑然天成,浑然化一,极呈鲜活灵动之气。整个画面空间由近及远,在虚实之间描摹了山水灵动而强烈的生命力,给人以无尽和无穷的精神审美享受。
欣赏杨卫红先生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就能感觉到借景达意是他最常用的一种细腻情感的表现方式。欣赏他的山水作品,感受他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的动态性和无所羁绊的精神自由特点。欣赏他的山水作品,能够品尝出在朴素、自然美感的表象背后,投射出画家精心勾勒的线条、看似不经意的穿插,却是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美。
“满庭芳,枫叶流丹,夕日红霞,秋景瑰艳,尽寒霜色流丹。”同样在这幅《秋》景图中,作者立意明快,笔法凝练,干、湿、枯笔一挥而就,寥寥几笔便描绘出秋天山水的形与神,洋溢着隽秀清高之美。此画采用平远构图,展现了秋日山水别样的曼妙风情。青山作幕,山峦起起伏伏在浮云中层层叠起,宛如生命的路程;浓浓的山坡在朝阳的照耀下分外秀美;连绵的山体也热烈地裹上了一条金黄的围巾;最妙的一处是杨先生将题款安排在画面的山石之上,微风拂过,这“秋”韵影影绰绰浮动与这山石之间,极具诗情画意之美。杨先生在《秋》图中删繁留简,意境空灵,方寸之间,却让人极目万里。整个画面浓淡相宜,虚灵简远,看似朴素本真,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憧憬,也能让观赏者自己在画中找寻简约的大美,去感受去领悟山水的秀丽和灵性。
杨先生是一位充满创作激情的画家,我们可以发现其山水画深远的义理和无穷的意趣。他从不单纯地摹写客观景物,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视觉及精神风貌,谱写着对祖国山山水水的无限热爱。他的一幅幅雅致的作品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作品的直观印象,更在于其笔墨以外,看不见却感知的某种气息,这种气息体现在画面上的意境,则是他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因为真正的彻悟不仅是在浮躁中获取安宁,也是从寂寞里得到升华。杨先生数年怡情于山川旷野写生,且甘于寂寞潜心于丹青,孜孜于创作。他的画于水墨淋漓中见风骨,于色彩斑斓中见朴实,总能无声地漫入我们的心霏。
杨先生的画作或描绘富有情趣的生活小品,或呈现具有意境深邃的人文风景,或表现水墨淋漓的浩瀚山水……一件件佳作,在有限的空间里,散发着空远超然的意蕴,也彰显其典雅凝重、质朴洒脱的画风。他注重笔墨,用笔可遒劲有力,布局参差而迥异,笔势之雄奇、筋骨老健;又纵横之而开野,点水成画,落笔自有风神。他设色朴雅,心静意清,亦用笔可憨态纯厚,带有浓重的大自然气息,朴素而天真。他笔下的古桥、树木、山石自然清冷而富含生机、淡泊而空灵。他正是借用笔墨抒发自己内心炽热的情感;他对宇宙苍生、大自然怀有一种尊重和敬畏之情;他将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达到那种闲情逸致的神态。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心里会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那里有游子的所有眷恋和浓浓亲情。杨先生自不例外,虽久居太原,而梦里那粘稠的乡愁一丝一缕愈加清晰、浓烈、 悠长!儿时故乡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那斑驳的旧船、简陋的老屋和朴实的乡亲,都在这幅《故乡》中一一精彩呈现。画中杨先生生动的勾勒出一派深山峡谷里的山水人家闲庭信步,怡然自得的生活景像。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此图用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天高云淡,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浓,一山淡。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用色彩呈现出一派温润祥和的气象。此处描绘山水间的清幽之境,布局繁密,用笔变化多端,皴擦染变换,让整个画面呈现朦胧之感。近处的双孔桥以及隐藏于岸边的船只却又刻画的细致入微,一工一写,自由变换,给观赏者呈现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彰显出了画家不凡的挥毫功底,是他纯净而富有勃勃生气艺术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更是让人遐想连连,追忆故乡童年那段快乐、温馨的美好时光。
纵观杨先生的几幅扇形画,无不彰显出他的功力、学识、修养、人格、情致、品位、格调及艺术张力和生命力。这些作品画幅虽小,但小中见大、托物寓意为其艺术特征;从总体风格上来看,无不具有南方山水的典雅与灵动,但又各有不同:或落笔重如泰山,苍劲古崛;
或落笔大胆有劲,点染细心,皆表现出画家勇于探索、勤于研究墨耕,不断超越自我。
山水灵秀,意在笔端。想要画出让人赏心悦目的画作,就必须要投身于自然山水中,取法大自然。杨先生正是这样,冲破旧有的范围,以独特的视角拓宽了取材的视野,不再是前人描绘过的名花珍禽,也不再是传统的折枝花卉的小情小趣,他的视域从庭院走向山野,走向那朝气蓬勃的大自然中,放眼于四海八荒,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拓了山水画的新天地。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杨卫红寄予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让自己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努力求索,以期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在此,我也真心祝福杨先生笔耕不辍,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书画艺术作品。


画家简介:
杨卫红 1969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曾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副团职军官,中共党员,现退休在太原市第二军休所,大学文化,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益阳市美协会员,作品散见《鸭绿江》《九州诗文》《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商报》《新民晚报》《生活晨报》《益阳日报》《名家名作》《散文诗》《中国兰花》《国兰》等。





注:本期所有配图均为杨卫红老师本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