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猜疑(分析)
文/魏增刚
人们总是在猜疑,不知要猜疑出什么。
记得以前一次回了故乡。要上山,一位大叔问我:"你要去哪儿?"我说上山上去。他点了点头,看了一下山上的一户人家。(意思是我和山上的那户人家关系好,要去那儿,而不去他家。)岂不知我只是去山上转一转。
故乡人爱猜疑,你说个东,他就要猜个西,你说一句话,他就要分析半天。我以前找了个对象,无意中给她说我回家晒一下村上照顾(救济)我的被子,她把这句话说给了我二姐,嫌我说了照顾的被子,我二姐批评了我:"你不会说是晒一下被子,为啥要说是照顾的被子?"我说:"本来就是照顾的被子,没有啥隐瞒的。"她们以为说照顾二字是丢了面子一一我当初穷。
我就是这样的直人,有时还真的庆幸自己念的书少,没有当上教师,去分析别人说话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不针对任何人,没有吃不上葡萄说它酸之意。)
对于课文的分析,我认为:
像古人一一生文,像鲁迅的半生不熟的文章,是值得好好分析的,其余的文章,在句子意思上不必要去花大气力分析。特别是路遥的文章,那么率真的,有丰富感情的,像雪花一样飘飘洒洒的文字还需要去分析它的意思吗?路遥其实也是一个直人,他不会敲你三下,让你三更去找他。
在生活中,你发现和年轻人交流起来更顺畅一些,在城市人和人交流起来比农村更顺畅一些,我在城市呆着,已到中年,但还有一颗年轻的心脏,所以不应该被猜疑地与人交往和交流。特别是与同学亲友的交往交流。
其实,有时分析别人的话,反而把自己分析糊涂了。

作者魏增刚电话15309231945
魏增刚,男,46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