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沙玛中华 ,四川乐山人,彝族。爱好诗歌,作品在国内外各报刊杂志发表,多家刊物特约作者,《山风》诗刊主编

谛听风中撼动季节的跫音
文| 沙玛中华(中国)
四季悠然,循环不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更改。
春华秋实,夏雨冬雪,都是自然界最好的馈赠。正如风起山岚,可不徐不疾,亦可摧枯拉朽。这股或热烈、或温馨而醉人的山风,既抚慰了相识或不相识的心灵,也激励和催促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这股山风,来自天山脚下,带着哈密瓜的香甜;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带着青草的清香;来自塞上高原,带着北国的豪放;来自江南小城,带着鱼米的味道;来自大洋彼岸,带着异域的风情……
这一股股来自不同方向,带着各自特质的山风,汇聚成诗的暖流,回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网络的发达,催生了自媒体纷纷登场,承载起人们各种情感的表达;社会的发展,促使各种民刊应运而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风》诗刊也像其他兄弟民刊一样,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了。
当然,《山风》纸质版的创办,比其他民刊可能还要曲折和艰难。很多民刊或众筹、或上刊收费、或有固定的企业、实力人士及有地方文化部门赞助,《山风》也试求过地方相关部门,却碰了壁。我多少次曾想放弃,但幸好有一帮热衷于文学的老师和朋友们慷慨解囊,让我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也坚定了办刊的信心和勇气。
到了这期,《山风》诗刊共出了七期,在这里我衷心感谢为《山风》默默付出的周咏梅、王海宁、乌吉斯格朗、若水、杨志杨、琚雪、冷冰洁、王其英、白奕、钱洁、鲁子元布、伊楠楠、李新华、王学军、毛达文、温小平、文碧志、哈默、周丽等老师和朋友们。感谢琚雪、钱洁、白奕、王学军、冰莹等老师,为每期出刊做选稿、编辑、校对等工作,任劳任怨。
《山风》的创作队伍,人才荟萃。既有皇家学府的诗歌大腕,也有偏僻山野的吟咏歌手;既有港澳地区的艺术名流,也有神州大地的诗坛大将;既有自由行走的诗者,也有固守岗位的习诗青年;既有旅居国外的多栖才子,也有耕耘家乡的牧羊诗人……
《山风》的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可家国情怀,可一花一木……但无不是生活最真实的体现。
《山风》一直追求“汇四海文粹 , 识八方文友”办刊理念,包容各种流派,各种写法,各种风格,如海纳百川。我们在努力推出名家大师精品力作的同时,也时刻不忘为热爱诗歌的新人提供上刊机会。关键是保证质量,选用接地气之作,来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展示波澜壮阔的人生,描述丰富多彩的情感。
《山风》 会不断提升刊物的品位,禀持:雅俗并存、参差有别来适应各层次读者,发挥好民刊不受过多约束的优势,凸显民刊的特色。
这一期,有来自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民族的三百多位诗人们,捧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些诗作,有歌颂社会的,有针砭时弊的,当然,更多的是呈现诗人们各自迥然不同的心路历程和五彩斑斓的精神世界。西班牙籍著名诗人厉雄和香港著名诗人黄元元作品的加入(两人皆已聘为本刊顾问),相信会为本诗刊增色不少。这期也必定会成为人们的一份饕餮大餐。
面对海内外诗人们的信任,感受着他们澎湃的诗情,领略着他们出众的诗才,我即使再苦再累,再贫再穷,也会鼓起精神,抽出时间和精力,一如既往地把这份诗刊继续办下去。
我深信,《山风》诗刊会越办越好,诗坛上刮起的这股《山风》,会越来越诗香四溢、温馨而醉人。


主播简介:
如果:心素如简,人淡如茶。系《中国爱情诗刊》【中爱公益电台】首席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