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参战老兵变身抗“疫”勇士 ——退役军人程桂芳的战“疫”故事
杨海利
2月2日(农历正月初四)早晨,薄雾弥漫,冷风嗖嗖。在青县同聚祥公寓疫情检测点门口,一位身着冬季迷彩服,头戴迷彩帽的中等身影一边不停地来回踱步,一边注视着不远处的广场和104城区国道。只要有来人,他就立即上前,行军礼,按规定检查出入证、做登记。
“程大哥不愧是军人出身,做事认真负责,语言干脆利落,检查到位,让我们大家佩服!”检查点负责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维众对他连连称赞。
被称为程大哥的这位执勤老人叫程桂芳,今年61岁,是城郊刘缺屯村村民、青县“战友之家”的主人。当他在退役军人群里听到要招募防疫值守志愿者时,就主动联系局里的相关人员报名参加。
“我是一名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海军老兵,若有战,招必回,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不能缺席。我告诉局里,有工作安排就一定把我排进去。”电话里,程桂芳用自豪的语气告诉笔者。
从2月2日至今,程桂芳每天都按时到岗,有时,比家住附近的值守人员来得还要早。刘缺屯村离程桂芳值守的检查点有5公里多。每天早上,他开着自家车到这里值守。战友们知道这事儿后,劝他说:“你又不是共产党员,那么积极干什么?值班给钱吗?”“都这么大岁数了,又不给钱,干这样的傻事有什么用呢?”
家人也好心地劝说他:“年龄大了,非常时期,别人都在家里躲着,你却给自己找事儿!” 面对这些善意的劝说,程桂芳严肃地告诉他们:“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可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要保持军人的本色,退伍不褪色,我应该对得起自己穿过的军装。现在,疫情当前,国家有难,军人就要冲锋在前。”
在同聚祥公寓检查点,程桂芳算是年龄最大,路途最远的值守人员。中午,别人可以回家吃饭,他只能自己在点上泡方便面吃。时间长了,他的胃病犯了,但他仍然坚守岗位。
2月14日天降大雪。第二天,路上结了一层薄冰,非常滑。家人劝他:“下雪了,那么远的路,你就别再去了?”程桂芳对家人说:“现在,疫情就是战争,岗位就是阵地,我不去,不是临阵脱逃吗?再说,这点困难算不得什么?”说完,他就又小心地开车上路了。
“捐款这事儿,我早就有想法。2月4日,当我看到青县参加过涉核部队的退役老兵代表来请求捐款时,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回家以后,我把想捐款的事跟老伴儿和儿子说了。当时,老伴看着我,为难地说:‘老程,你忘了,咱因为买楼,还有5万多块钱的外帐?再有,这几年,你为了筹建战友之家又花了好几万块钱,现在家里还有钱捐款吗?’儿子听了,劝他妈妈:‘妈,我爸有这想法,现在家里困难,我先给垫上,让他去吧,这也是一件光荣的事。’”程桂芳向笔者说到这件事,从电话里听出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看来,老人真的动了情。
程桂芳的战友之家是2017年开始筹备,2019年8月1日建军节正式挂牌的。这是目前我市第一个自费建立的战友之家。到目前投入了近5万元,展品达到600多件。战友之家成立后,先后有许多退役军人、中小学生和当地的爱心人士前来参观,在青县产生了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
在家人的支持下,2月5日,程桂芳带着1000元现金和涉核部队的代表们一起来到县红十字会进行了捐赠。当他拿到鲜红的捐赠证书时,心里无比激动。他说,现在,自己的心愿总算了了。
疫情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捐款之后,程桂芳又想到,要是能够发动自己南海舰队的战友们一起捐款,为国家做点微薄的贡献岂不更好?于是,他连夜起草了一份倡议书,打印后拍下照,发到自己的战友群里。在他的倡议下,又有40多位退役老兵捐款,共捐助了16500元。
“我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老兵。今天,我郑重地写下这份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月10日,程桂芳在值守岗位写下了这份言辞恳切的入党申请书,把它交给了检查点的临时党支部。
在防疫值守期间,程桂芳每天看到党员们面对疫情,冲锋在前,十分感动。他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份火线入党申请书。
程桂芳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随时接受党组织对我的任何考验。疫情不退我不走,我的意志更坚,斗志不减当年,在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来光辉灿烂的春天!
作者简介:杨海利,祖籍皇庄,盘古里人。农家子弟,教师身份。别无他好,读书、藏书、教书为乐;积习成癖,集报、剪报、编报润身。喜读血性文章,仰慕有德人品。诗酒人生,案牍劳神。年近耳顺,不忘耕耘。回顾卅载,小文始见沧晚报,感恩诗友;照磨经年,佳作连登青周刊,壮大新军。口传我见,手写我闻。不鹜虚名,唯求本真。铎声悦耳,书香赏心。位卑犹怀家国事,秉笔颂赞好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