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洛夫
一代诗魔
静静地走了
诗坛巨匠
静静地走了
西太平洋掀起浪花朵朵
那是海水的呼喊
送给你
美丽的花圈
海啸使劲地
鸣孤
那是最庄严的挽联
记着你的功勋
你的诗魂
是华夏儿女的
根
你的灵魂
镶上不朽的明珠

洛夫(莫洛夫、莫运端)个人简介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国民中心小学、衡阳市二中、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9年7月离乡随军赴台湾。
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
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与纪弦早一年创办的《现代诗》,并任总编辑二十余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创世纪》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融合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体系。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
1959年7月,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分配到金门担任联络官,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新闻记者,写下第一首长诗且具有个人里程碑性质著作《石室之死亡》。
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负责翻译与联络的工作,写下《外外集》“西贡诗抄”。
1967年11月,返回台湾,又入淡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
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
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
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1991年,复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
2001年,三千行长诗、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
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增终身成就荣誉奖。
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诗《汽车后视镜所见》入选深圳改革开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2008年10月18日,洛夫诗书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为期5天的展览。
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2009年11月12日,洛夫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获得华侨文学奖诗歌组最佳作品奖。
2011年年初,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两卷本精选(诗集《烟之外》、散文集《大河的潜流》)。
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选《诗会中国——2011中秋诗会》
2011年10月16日,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创作奖。
2011年11月,获得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
2018年3月19日,病逝,享寿91岁。[1]
个人著作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魔歌》(1974)、《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