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物建筑与雕塑间
文/陈祥建

疫情正盛,武汉街头仍然一片空旷,困守在家里的人们,心里也是一片茫然。
连续几日天气都是春光明媚,3月13日,武汉封城50天了,上午,我在汉口中山大道的江汉路、南京路、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鄱阳街、花楼街、六渡桥、三民路等处转了转,活动下身体。路上车稀人少,空空荡荡,街头巷尾干干净净、冷冷清清。走了一圈,第一次看到各个楼道角落没有一个闲杂、流浪人员。
身居城市中心,推窗开门看到的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平时闲逛时我喜欢漫步在标有重点文物、具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老建筑中。穿行在幽静的巷道,欣赏那一栋栋历经沧桑、斑驳陆离、各式各样的古建筑,驻足在那一座座形神皆俱、妙趣横生的雕塑前,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似乎跨越时空,倾听到默默矗立一百多年的"砖石瓦片历史"故事和激情四射的演讲....。于是我用手机拍录下屹立在闹市中这显而易见的图片。说实话,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经常在这些建筑、雕塑中匆匆忙忙的穿来走去,从来没有刻意探究这些建筑的历史和雕塑的含意,以至于大多数建筑物我还无法叫出名称,只是觉得这些建筑有种别样的风格,一种深沉、厚实、安静的美。有时用手触摸这一座座熟悉的、有温度的雕像,朦胧感到他(她)们要与我述说内心里、深藏多年的秘密....,你也想听听吗?








作者简介:
陈祥建,男,1957年7月出生,长航退休工人。1980年开始在《海员文艺》巜长江日报》巜武汉晚报》巜中国交通报》《中国河运报》《长江航运报》巜深圳特区报》《乌鲁木齐晚报》《荆州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小小说、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等。90年代弃笔从商,2018年7月同学聚会,发现网络平台,一年多来发表了近一百来篇文章,现在笔耕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