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花絮
一
2019年7月28日至10月7日《泥瓦匠》在凤翔县作协主办的《雍州文学》微信平台连载。连载后,凤翔县作协暨《雍州文学》编辑部就作品《泥瓦匠》举行线上线下两次研讨座谈会,给与了肯定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现将有关《泥瓦匠》阅读的有关文字和部分座谈会文章连载发表,以共读者参阅。
作者简介: 程金焕,乡村医生,陕西宝鸡人。生活在关中平原,渭水河畔。1959年出生于凤翔县彪角镇东导子村。 作品《泥瓦匠》,是一本描写农民建筑工人的小说。
《泥瓦匠》故事梗概:作品描写的是雍州农村八十年代初期吴勋,长贵在桂花和乡亲们的支持下领着一支农民建筑队承载着父辈的期 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城务工的事情。他们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发展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为新兴城市雍川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十多年后,吴勋的儿子少康,桂花的儿子欧阳春,他们大学毕业,作为新一代的泥瓦匠加入了父辈的行列,传承着泥瓦匠的神圣使命。
故事开始桂花的丈夫欧阳云在建筑工地意外出事,这次事故长贵一直心生疑窦,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可对事故调查无果后,也成了他几十年的心病。作品以水平尺的传承为主线,以这次事故为脉络暗暗贯穿故事始终,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长贵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让他的儿子王强——雍川市公安局警官也失去了一次拯救少康的机会。。。最终水平尺传给了欧阳云的儿子欧阳春,并在欧阳春手里发扬光大。
《泥瓦匠》人物关系表:
泥瓦匠第八代传人杨世丰,欧阳云的岳父,女儿杨桂花。
杨世丰老人门下三个得意弟子:欧阳云,吴勋,王长贵。
欧阳云泥瓦匠第九代传人,妻子杨桂花,儿子欧阳春。
钱老大,吴勋的岳父,妻子香娥,大女麦花,小女荷花
吴四旺,妻子玉珍,儿子吴勋,女儿吴娟,女婿杨涛,杨树湾人。
吴勋,妻子荷花,儿子少康,女儿碧玉,嫁给欧阳春。
刘大婶,王长贵,王长福的母亲,姚大妈,接生婆。于桑,柳树湾村长。
王长贵,妻子菊花,儿子王强。
王长福,妻子谭道碧,女儿米娜。
谭道昌,妻子刘艳梅,女儿安娜,留学英国,男朋友,安东尼奥司蜜斯。
梁栋,妻子梅花,女儿紫藤,嫁给少康,后离婚。儿子仓宇。
磨盘山司马老人,孙女春桃。春桃嫁给梁仓宇。
吴智,柳树湾村医生,弟弟吴勇。
杨大海,杨树湾村长。
杨来智,杨来娃杨树湾村民。
杨拴柱,妻子香杏,儿子杨铮,经营钢化租赁。
杨拴梁,拴堂是杨拴柱俩哥。
杨文邦,武邦,振邦仨兄弟是杨拴柱的父辈。
玉花嫂,香杏家邻居。
朱经理,谭道昌同学。
黒白天使,画眉,欧阳春同学,与王强有故事。。。
孙仁,杨树湾村医生,李剂太湾爱国医生。
诸葛锐,著名律师,在雍州市创办律师事务所,收谭道昌女儿英国留学生安娜为下属。
《雍州文学》编辑部副主编周龙岗:
祝贺程大夫🎈🍾️医者仁心,程大夫在医治肌体病痛的同时,用他开处方的笔书写出了长篇小说《泥瓦匠》,把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一帮匠人追寻致富梦的爱恨情仇,几代泥瓦匠的悲欢离合,展示给世人,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耐人寻味。作者年过六旬,初次创作,就以一部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展现给世人。此小说具有很好的赏读性,对于现实社会假丑恶鞭挞的同时,讴歌了一个为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社会群体,具有更强的现实教育作用。赞👍👍👍
凤翔县作协会员杨升琪:
一曲农民建筑工的壮美赞歌一一读长篇小说《泥瓦匠》(上)
原创 凤翔作家 雍州文学 2019-10-09
题记
谁能想象,一个痴爱文学大半生,但却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的乡村医生,竟能十年磨一剑,捧出这么一部高起点的处女作。我县作协很有影响力的《雍州文学》微信文学平台近三个月连续刊发的程金焕的长篇小说《泥瓦匠》,是一部非常精彩而好看的长篇小说,也是该文学公众号自创刊以来发表的首部直接反映当代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长篇力作,作品发表以来,在读者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一时人们交口称赞,好评如潮,在雍州文学圈子里颇有点“逢人便说《泥瓦匠》”之景况。人们无不为我县本土作家这种以炽烈的创作激情,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奋笔讴歌时代变革的勇气和担当而深受鼓舞和倍感自豪,这无疑是我县作家协会与《雍州文学》平台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最为厚重的礼物。为此,本人作为一名热心的读者,特对这部小说谈几点个人的读后体会和感受。
一、与时俱进的题材选择
我之所以对这部小说特别感兴趣,除了它是我县本土作家直接反映农民建筑工艰难奋斗和爱恨情仇这个独特的创作题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那就是与我有二十多年在城市建筑工地推销灯具电器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就决定了我对程金焕这部长篇小说有着与众不同的亲近感。因为我这些年就是一直跟建筑工程打交道的,我接触到看到的全是这些农民建筑工兄弟,我熟悉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所以,读着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就感到特别的真实和亲切。小说里所描写的这一切,特别是建筑工地上所发生的那些景况,逼真得就仿佛重现在我的眼前似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伴随着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一起成长和开始的,如森林般崛起的高楼大厦覆盖和装点着全国所有的城市。现在,全球七成以上的摩天巨楼,全球最漂亮、数量和规模最多最大、最具档次的城市高住楼小区几乎都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鸡型版图上,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人均居住面积在这四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也为之震惊的巨大成就。而在创造这个巨大成就的后面,付出艰辛和汗水最多的却是成万上亿的农民建筑工兄弟,他们为生活为城市建设付出的不仅仅是艰辛和汗水,有许多人甚至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城市建起了无数漂亮的高楼大厦,但自己却住在工地上最简陋的工棚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能力及其它方面的限制,他们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正是这些像土地一样质朴,像大山一样坚毅和伟岸的群体,在用他们坚强而有力的双手托起了城市的靓丽与辉煌。如果说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曾是战争年代新中国最可爱的人,那么,今天在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农民建筑工兄弟,就是和平年代城市建设中我们最可敬的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庞大而感人的群体,在我有限的阅读中却不曾发现有作家用长篇全景式的作品去描写他们。可这个宏大而具有创作潜力的素材却被我县作家程金焕给发现和锁定了,这是一个紧扣时代脉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素材,更是一个能全面反映改革开放进程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改观的重大选题。作者以直面现实生活的极大勇气和毅力,更以一个作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年跟随担任某国企建筑公司老总的叔父,经常出入在建筑工地和施工现场,他除耳闻目睹这些农民建筑工的生动事迹外,还多次在工地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干活以体验他们的生活。他高兴着他们的高兴,苦恼着他们的苦恼,他几乎已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了。正是这些农民工的勤劳勇敢和甘于为城市建设奉献的精神在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他,促使他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担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2011年8月22日开始创作,到2015年12月31日在键盘上敲上最后一个句号,以四年又四个月的时间,深入西安、铜川、(甘肃)酒泉、宝鸡和陇县等建筑工地实际体验,终于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三易其稿,写出了这部极具大情怀的长篇力作。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曾说:“尽管生活中要写的素材很多,但每个作家只能选择与自己内心秘密相呼应的那个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程金焕正是抓住了自己最熟悉最感动自己,在内心与自己最秘密、最敏感、最为呼应的这个题材,于是,他便以在这个题材上的独特优势和创作实力,写出了这部紧扣时代脉博,最能反映社会巨大变革的优秀作品。
二、引人入胜的故事演义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除创作题材必须吸引人外,最主要的还是精彩纷呈又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情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很显然,作者在这部长卷里创作和演义故事的功底是相当深厚的。是的,选择泥瓦匠这个群体形象来反映城乡在时代变革中的巨大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但诚如作者所言,建筑行业是枯燥而单调的,写来写去就是塔吊、图纸、现场、测绘仪、砖瓦、沙石、水泥、钢筋、模板和混凝土等。可是,该怎样去表现这枯燥而单调的一切呢?该怎样艺术化地描写和塑造这个有血有肉的群体形象呢?用作者的话讲,那就是一定要写出建筑工人的魂,写出泥瓦匠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这样,就必须将人物置于故事之中,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置于矛盾之中,将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置于具体事件之中。
记得有位著名的国内作家曾说道:“作为一个真正的小说家,他笔下的现实,应该是经过他体验过并过滤了的现实,是融入了他自己深切感受和思考的现实。”而这位作家所说的这一切,都是需要与之相恰当的故事和情节来展现的。于是,在作者极富巧思的设计和缜密搭建的架构中,就有了柳树湾的泥瓦匠等人物,有了杨柳湖、杨柳镇,有了龙山、雍州、雍川、解放军二炮医院、龙潭山庄和旱滩埠监狱等等这样的故事发生地,从而演义出了一系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故事与情节,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用以完成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动机和初衷。
对于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往往一个好的开头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而《泥瓦匠》这部长篇小说正好就是这么做的。整部小说以欧阳春的降生和其父欧阳云从施工架上突然跌落当即身亡,用仿佛宿命中这父子俩在同一时刻的一生一死,开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演义,这是非常吸引读者的一个看点,也是一个能很快调动读者欣赏胃口的巧妙构思。
就这样,好的小说开头便像源头喷涌的泉水,更像书法家略带醉意的狂草而一发不可收拾。桂花因丈夫亡故保险索赔之际巧遇贵人谭道昌,而热心的谭道昌又把柳树湾的泥瓦匠施工队介绍给了省城很有实力的万丰建筑公司的朱经理,从而使这个小小的农民建筑队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穿插进诸如基坑垮塌、长福住院、祸起萧墙,道昌入狱、吴勋遇难、遗产分割、兄弟反目、少康吸毒、巧夺遗产和桂花探监等诸多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些人物和故事虽已定格成令人过目难忘的艺术形象,但由于这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并根据需要经过作者巧妙的“嫁接”和精心的“移植”,这些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仿佛比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更加鲜活丰满又生动感人了,难怪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颇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很多故事情节乍看有点出乎意外,但细思却都又在情理之中。
而在盘根错节的诸多故事情节中,有一条主线却一直贯穿小说始终。这条主线就像一根柔韧而结实的金丝线,把诸多生动故事情节的珍珠串联了起来,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而富有魔力的艺术项链,使读者观之心灵为之震撼,触之温润而爱不释手。这条主线就是杨世丰家族传承了九代的象征泥瓦匠手艺的水平尺。这是作者富有智慧而独具匠心的精心策划。它就像一盏耀眼的明灯把整个小说营造的艺术空间照亮,更像是一颗圣洁的精神之魂,维系和支撑着泥瓦匠人的身心。
为了争夺第九代泥瓦匠水平尺的继承权,表面上对师兄欧阳云毕躬毕敬,言听计从的吴勋,谁知在关键时刻却狠毒地设局暗害他的这位师兄;而同样为争当第十代泥瓦匠水平尺的继承人,吴勋的儿子吴少康却暗中在对手的小车刹车上做手脚,企图暗害德才兼备的欧阳云之子欧阳春。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谁知因在金矿投标途中吴勋意外换车而反算了父亲性命。除了这条主线外,马道长对桂花“四十岁以后必有大福大贵,但在四十岁之前绝不能改嫁”的卦语,却像魔咒一样在禁锢着一个少妇渴望正常生活的自由之心。而从某种程度上讲,马道长的卦语,何偿不是一种约束和促使她奋发有为的动力,一种期望,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生活的奔头和一种保护她母子俩平安生存的护身符!为了增加作品的时空感和厚重感,作者还在小说里写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大地震。而小说结尾杨桂花在监狱探望谭道昌偶遇谭妻刘艳梅的情节安排得很有意味,而两个女人幡然醒悟的对话更是发人深思。当然,好看而有趣的故事和情节还有许多许多,恕我在这小小的篇幅里就不逐一赘述了。总之,作者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和情节营造的这部小说的艺术世界是相当精彩感人的,而精彩感人的艺术世界自然是引人入胜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