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杏花开树树梅
作者/翟战功
诵读/郝玉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首毛泽东创作于1961年的《卜算子·咏梅》词是红红的腊梅花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而多数知道梅花的人,真正能看到梅花,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在中条山上,就有一种树,喜欢生长在阳坡或二阴坡上,多吗?多,但它不会成片。少吗?不少,在大山的所有植物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因为常年干旱的原因,落下的核很难破壳、入土、生根、发芽,诞生出新的生命。所以,不会成片,不能成林。可它一旦长出新苗,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风吹雨打,不论贫瘠干旱,不惧电击雷劈,尽管多舛的躯体被岁月无情地折磨的七扭八歪、伤痕累累。但它都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开花结果,把最美丽的一面奉献给人们!它就是同腊梅树极其相似的山杏树!

山杏树和腊梅树的相似,也不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的,有两点真的很像。一是习性相似:都是喜欢阳光的阳性树种,都是喜欢在背风向阳或二阴地生长,都是耐旱、抗寒、寿命较长的树种;二是形态相似:单生的花朵都是先叶开放,没开花时的树枝也总是显得那么干练。躯干不论树龄大小,老给人一种岁月磨砺、富有沧桑的感觉。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叫梅的树种和水果,就是李树与山杏树或山桃树嫁接生成的新树种和它们结出的果实,李树与山杏树嫁接后的树种和结出的果实就叫做杏梅,李树与山桃树嫁接后的树种和结出的果实就叫做桃梅。如果山杏树和山桃树与腊梅没有一点点关系,可为什么新的树种和果实名字都与梅字分不开呢?

望着古老苍劲的山杏树,我简直怀疑它真的是新疆伊犁的原生品种吗?山杏树,其实也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的核果呈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果皮多为白色、淡黄色、黄色至黄红色,向阳部常具红晕和斑点。果肉,有点干涩少汁,味道甜中微苦。唯有杏木,颜色红润,质地坚硬,是制做家具的上好材料。枝条,可作灶火中比较耐烧的燃料。杏叶,倒是家畜饲养的优质饲料。山杏树人工栽培、嫁接改良之后,是很好的经济果树树种,是常见的优质水果树木之一。暗黄色的果肉,味甜而多汁,营养极为丰富,内含较多的糖、蛋白质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另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杏仁,多苦味或甜味,稍作加工,就是优质的中药、中药原料和美味可口的食材。

在阳春三月这个时节,生机勃勃的中条山上,在返青了的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的田埂上,在盛开的一坡坡黄灿灿的连翘花丛中,山杏花如约而至,热烈而灿烂地盛开。这儿一株,那里几棵,那一树树,一串串,一朵朵漂亮娇艳的小花,拥挤在虬劲的枝头,俊俏而鲜亮,由起初的微红泛为粉红又转成雪白,开得是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的鲜艳夺目、那么的耀眼壮观,一缕缕馥郁芬芳的花香,悠悠的飘荡在山坡上、山谷间、山坳中,把七彩的春天妆扮的花盘一般的馨香美丽。三五成群的采杏花做野菜食用的小媳妇、大姑娘,她们摸摸这棵树干,看看那串花蕾,要么折枝鲜花捧在胸前,要么栖身树上来张靓影,要么站立花间闻吸花香。偶尔弯腰捡拾着满地雪花般的落英,含羞带笑,徜徉在花的世界、香的海洋,摇曳着白里透粉的俊靥,心潮涌动、春风荡漾、激情澎湃,叽叽喳喳的嬉笑声回荡在整个大山里。

初夏到来,山杏终于成形长大,望着枝头上疙疙瘩瘩满缀着青涩的小山杏,顽皮的孩子们悄悄地钻进山里、爬到树上,迫不急待地摘一枚山杏放到嘴里,酸的挤着眼睛直打颤儿,可还是一枚接着一枚的不停地裂着嘴,咽着口水,摘着咀嚼着,他们把摘下的山杏使劲地往衣服口袋里装。口袋装满了,又脱下上衣,把袖口用细绳子绑起来,或把袖口折回直接在前端挽个疙瘩,再继续装,直到把袖筒塞得满满的,再也没处放了,才肩搭着两袖装满山杏的布衫,恋恋不舍地从树上溜下来回到家里。然后,把山杏掰开来放在大瓷碗里,再放入些许白糖,搭在锅里蒸一蒸,便是一碗酸中带甜的美味佳肴了。吃罢蒸山杏,他们咬破白白的嫰嫩的山杏核,取出里面尚未硬化的杏仁,塞进耳朵孔里,再在外面堵上烂套孵小鸡,趁着玩耍时别的小朋友不注意,再掏出来做出挤到他们脸上的恶作剧来。这时,恶作剧的小朋友看到小鸡软软粘在别人的脸上,心里由不住发出一阵阵窃喜。

六、七十年代,水果资源还是相应匮乏的,粮食产量小也不够吃。芒种过后,我们一群十多岁的孩子,都会走进大山里,采摘山杏。看到挂满枝头的累累山杏,先摘一个塞进嘴里尝尝,味道略甜的,就吃一个解馋爽腹,然后采摘带回家去。碰不到味道甜的,也就只能将就摘上一布袋满载而归。到了家里,甜的除了鲜食之外,把杏核捏出来,把果肉晒个半干,到冬天时用来插馍吃,吃着甜中微酸,味道倒也不错。味道微苦的,捏出杏核后晾成半干,条件略为好一点的家庭,用一个瓷的罐子和小瓮,一层白糖、一层杏干、再一层白糖,就这样子一层一层码起来,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白糖,扎了口封起来,等糖渍发甜之后,到了农闲时的冬天用来招待客人和插馍吃。就是不甜的,也是捏掉杏核后,参进饲草中,用作畜禽的美食。山杏的杏仁就没有甜的,我们把砸核取出的苦杏仁,要么卖给收购门市部,直接送到药材公司,用做中药或制成中药。要么用清水煮沸之后,再用凉水浸泡拔去苦味,用做下饭的上等菜肴。要么放在那里,等吃时把少量的杏仁在铁锅里焙干压碎,和北瓜一起煮成糊涂面,也是一种绝佳的美味享受。

“看见你走来的时候/山杏花正开满枝头/你走出一条路/一直通到村口/村口长着山杏树/不知开过多少春秋/今年花儿格外香/花香扫去几多愁/啊,山杏花开的时候/是你赶着春天在走……/看见你走来的时候/山杏果刚好又熟透/你走出一座桥/连起山前山后/山后长着山杏树/早就和你成了朋友/今年果儿格外甜/果甜酿成醉人酒/啊,山杏果熟的时候/我们牵着幸福的手……”2017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优秀歌曲推选活动”中,一曲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青年歌唱艺术家王丽达演唱的《山杏花开的时候》风靡了全国,山杏树的形象已深深地扎根于群众的心里。

当诗人李商隐还沉浸在“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的时候,张良臣已经看到“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的春日美景了,当陈与义闻声听取“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时,陆游已经隐隐约约感到有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了,戴复古不但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吴融却已经“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了。朋友,当你想看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腊梅花时,不妨到中条山上看看那一树树盛开的山杏花。看到了山杏花,你就找到了梅花的影子,也就全当看到了美丽盛放的腊梅花,也就没有了因为生在北方而感到遗憾的东西了。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主播简介: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 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