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苏俊评改诗词高研班三期学员作业
苏俊评改诗词高研班三期学员作业
精华热点

(一)
批:本句自拗一般作平平仄平仄,虽然老杜有“昔闻洞庭水”先例,终非正格。岳阳上,上字亦别扭。建议稍改:天织霞千匹,波浮日一轮。造景或更见气势。批:此联意好,颌联摹景,则此联述人文,自具章法。唯思字作动词为平声犯三平,况杜老贤臣对句欠工。建议改为:万古文章地,高歌击节频。尾联振起,又回应主题,亦见气势。
建议易为:沽得岳阳月,登楼还一卮。还字救上句孤平。建议改为:湖开妆镜好,山扫黛眉宜。以接应登楼所见。建议改为:更抱千秋感,来参四壁诗。以注入沧桑感慨。批:结句五字表意未清,拟改为“凭栏怀古哲,不尽乐忧思。”以切范记主题。
批:此题言登,诗则言梦,何如改为“梦登岳阳楼”?诗题亦不宜过长,即此五字可也。批:题既曰梦登,此则点题,亦当。轻身二字浅俗且流于表面,太着痕迹,可易为“梦里飘然上此楼”,以增其逸气。批:一山浮,当指君山,然一山较泛,可易为“洞庭八百接天浮。”以摹其上下一色之景。批:与公二字欠交代,颇觉突兀。意指希文而尚欠铺垫。可易为“凭栏欲唤希文起”以起承上启下之用。唤范公起而结句把酒云云皆有着落矣。批:一记悠悠,四字配搭未合,记云悠悠意隔,临,一般而言登临合用,独用少见。故起句未稳。建议易为:拍遍危栏感不禁。以稍作铺垫,引出岳阳楼主题。批:此句张力尚欠,亦乏根柢。当时色,何时色耶?故觉突兀。批:素心,范围过窄,仅言自我,不如易为“客心”,则古今尽囊括其中矣!
批:此句尚能承接。仍之。唯高歌落俗,可易为“岳阳楼上一长歌”。批:结句既云逝波,此处则不宜七字皆着眼于洞庭。既着眼于洞庭,则宜于结句融入忧乐情怀。
建议易为:岳阳楼古独登临。一者点题,再者以“古”突出其历史沧桑感。建议易为:一望沧波感慨深。“一望”既连接登临,“沧波”又将洞庭点出。后三字又注入感情。批:既云岳阳楼古,又曰沧波,则洞庭不必再言。文墨客语俗,亦为套语。建议易为:借问希文归去后。一则拉范希文作衬,二则宕开一笔,为读者留下悬疑,令全诗充满张力。批:建议承接转句,易“几多”为“几人”,将忧乐之怀寄于讽喻,如暮鼓晨钟,庶几能发聋振聩也!
批:自韩冬郎“恻恻轻寒剪剪风”化出。清风漠漠,没这说法。起字亦未稳。可改:只有当时纤月在。以贯串读红楼主题,此不即不离之法也。可改为:却分愁绪上眉端。月色分愁,又得李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遗绪。
建议易为:葬花何惧雪霜欺。以突出黛玉多情而又清高之个性。建议改为:欲补情天未了痴。以讴歌黛玉追求爱情之执着、勇敢。故建议改为:水镜茫茫归故梦。以梦引起下句之醒,有放有收,有分有合,收似断实连之效。可易为:听歌好了醒来谁?以问句作结,可收发人深省之效。也揭示了红楼主题及黛玉归宿。在那种积重难返、黑暗无比之制度下,反抗、反叛不过是飞蛾扑火,但这个扑火之飞蛾也是为了警省世人。可惜的是,世上醒来的人又有几个呢?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也!
批:残红泣葬没交代清楚,究竟是残红自葬还是黛玉葬之,没说清楚。批:苦觅、相思文脉未顺。盖皆心理动词,失之臃肿也。可改:芳魂终古伴花眠。以切黛玉“他日葬侬知是谁”句意,卒章显志,既回应起句“倩谁怜”,又充份凸显黛玉至死不渝之爱情观以及至死不悔之抗争精神。可承起句改为:美人生死两流馨。香君生为奇女子,死作贞烈妇,可当此评。批:男儿不敢听费解,香君之嫉者权贵奸佞,男儿似未切。
批:李香君故居应为媚香楼。寻欢,格俗,题扇也泛,并不能认为是指桃花扇。此处可改:秦淮红映媚香楼。
批:应为媚香楼。略平,尚可。醉字与下句未称,可换听。可改:“莫道红颜无侠骨。”以塑造香君刚烈形象,也为结句进一步推进主题奠基。
批:前四字结构不顺,可换下位置。惜芳春与上句无甚关系,也空泛。此句可改:琵琶响处海扬尘。借东海扬尘典故以寓世变,又紧扣上句百劫。可改:东风吹入桃花扇。吹入后又如何呢?留回旋余地,始见开合之法度。承接上句可改:染作江南血色春。以言香君之贞烈,人物形象自然饱满、突出。
批:起句见题意。深居不如山居。夜气秋,冗。可改气已秋。可改:巷口梧初落,篱边菊正稠。上见乡思,下得高致。可改:素怀高士兴,落帽想风流。诗结以清逸,神清而韵远。
可改:最惜飘蓬客,重怀去国伤。以加重感情色彩,又引起结句杜甫茅屋秋风之叹。可改:万间思广厦,茅屋莫轻忘!将老杜之叹与居安思危之主题充份凸显。批:倾,庚韵。首句允许用邻韵,即同部韵。庚与支不同部,故属出韵。可改:山挟百灵走,云飞千壑随。意势飞动,大声遏云。可改为:禹王何处去?疏凿想当时。拉出大禹治河作侧面描写。既有历史意义又切现实,古有禹王,今日治水、治世者得无思之乎?
可改:殷勤剪柳丝。枝剪不得,丝则可。殷勤回应起句之生恐。批:此二联虽有对仗,但与五六句难以构成关联。考虑到五六句涉及时疫主题,可改为:莫愁霾雾锁,犹赖暮朝吹。通过吹霾散雾,切合风之特性,又引出时疫主题。更进一步突出了春风之有情,能苏民困。
苏俊,甲寅年生。广东高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
本期编辑:谭伟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