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世界诗会瑞典总社荣誉社长,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不吃面包皮
——英伦轶事系列(四)
文|静好(英国)
英国不产水稻,麦子是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所以面食是他们的主粮。
单是面包,在英国就有很多种吃法,如烤面包(吐司)、油炸面包,奶酪焗面包,用面包做三明治等等。因为我刚来时不会煮饭,所以跟着先生吃各种面包。当第一次先生递给我一个鸡蛋三明治时,我对先生说:“我不吃面包皮。”先生不解地问:“什么皮?在哪里?”我指着三明治的脆皮说:“就是这外面的边,黑黑的粗粗的,像皮。里面的白白的嫩嫩的,是肉。因为这是面包,所以应该叫面包皮。”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不叫皮,这是Crust。”
我说:“Crust 太难发音,还是叫皮(Skin)容易。”先生又笑了,不再跟我争论。
我不喜欢读难发音的字,或者不认识的字只读一半,这个习惯缘于我小时候。在我有记忆起,父母还没恢复演出,我们一家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父亲在一个企业当会计,母亲工作在另一家企业,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父亲厨艺很好,他煮的饭菜很好吃。
记得父亲很有情调,在冬天的晚上,父亲会生一盆木炭火,在木炭盆里放几块桔子皮,木炭火烤着桔子皮,满室飘桔香。我们围坐在火盆旁烤火,父亲有时看书有时给我们讲故事。当父亲看书的时候,我也看小人书(图画书),凡我不认识的字,就问父亲,父亲会放下他正在看的书,认真为我解释。
可是好景不长,四人帮垮台后,剧团恢复,父母都回到原单位,父亲官复原职,继续任团长,开始演出,并经常要下乡和深入各厂矿进行慰问演出。自从他们开始演出以后,我们温馨的家庭生活不再有,我也开始上学住校,很少见到父母了。
我从小学起就开始读住学,那时作业不是很多,晚自习的时候,我就读各种小说。父亲喜欢古典小说,他有一个红色木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古典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等,我就一本本的拿来读。古典小说里面有很多繁体字,我不认识,那时我还小,不懂得查字典,就从简,只读认识的一半。
小时候原本我与父亲很亲密,什么事都愿意说给父亲听,不认识的字也会问他。但自从他们恢复演出以后,我们聚少离多,我渐渐地与父母疏远了,我不再与父亲聊天,不认识的字再也不问他了。
开学时我住在学校,放假前一个星期,父亲会写一封信给我,告诉我他们现在在哪里演出,让我放假后去找他们。那时公共汽车还不是很多,旅行主要是靠船。父母的剧团经常要下乡演出,很多乡村在山区,船是不到的,我得走路。记得第一次走路去寻父母时我还不满十岁,一个人走二三十里完全陌生的路,记得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我都得停下来询问。因为我是女孩,从小说中看到过各种坏男人,所以不敢问任何男性,只问看上去面善的女性。从那次起,我开始恨父母,恨他们这种职业。
父母的剧团没有专门的儿童演员,需要儿童角色时,就从家属小孩里挑。因为我爸是团长,所以儿童演员首先从我家挑。我家弟弟就经常上台表演,扮演金童玉女之类。因为我恨父母这种职业,从小发誓将来我绝不从事这项事业,所以从小拒绝唱歌,拒绝上台表演。记得有一次母亲扮演观音菩萨,要我扮演立在观音旁的善财童子,母亲帮我化好妆,等当要我出场时,我站在幕布后就是不出来。他们急了,只好临时为我弟弟化妆,让他替代。自那以后,每到演出时,我就躲到各种阁楼里去看小说,不让父母找到我,从而不再让我登台表演。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读住学,大部分时间读各种小说,不认识的字,一律从简,只读一半,有时蒙对了,有时完全错了。如今我把这一癖好也用在英文上,凡难发音的单词,我要么只读一半,要么用一个简单的单词替换。先生和我生活久了,慢慢地习惯了我这一癖好,懂得我独创的只有我们俩才懂的英文:如面包皮。
先生记性很好,知道我不喜欢吃面包皮,以后每次吃面包,他都事先帮我把面包皮切除,只给我里面白白嫩嫩的面包肉。

(作者静好与先生Graham 在地中海的五星游轮餐厅就餐)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