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小莲,女,陕西丹凤竹林关人,70后,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网络写手,作品请在头条百度上搜索,多次获奖。商南县金丝峡管委会职工。

母亲茶
文|张小莲(中国)
茶,又名茶叶,国人最喜欢的健康饮料,国粹之一。
一盏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野村夫均可在闲暇时手捧一杯,看庭前花开花落,在似水流年的光阴里闲话家常,谈古论今。
现如今,喝茶更是一种时尚,三五好友聚集,品茶聊天,精神无比放松愉悦,让淡雅的日子,氤氲着香甜。
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浆醋茶。小时候,由于国家贫穷,日子苦焦,家里的醋是妈妈用包谷糁子柿子做的,家乡人把它叫神醋。浆油是基本上没有的,而茶,根本就没有。
炎热的夏季,三夏抢收期间,中午从地里回来,大家庭出身的妈妈、用她从枣树上摘的枣树叶子,给我们煮一大盆母亲牌枣树叶茶水凉着,让我们兄妹喝了好降温解渴下火,茶汤绿莹莹的,味道有点涩涩的,我们喝下一老碗,顿时沁人心脾,回味悠长。整个夏天,我们娣妹伙的那个上了火,妈妈就熬枣树叶让我们喝,喝后立即见效。
后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茶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九六年我去广州打工,山里娃走出大山,开阔了眼界。
在广州,关于吃喝,听得最火的词语就是吃早茶。听得多了,我心里不免好奇,吃早茶?是怎么样个吃法?家乡人叫喝茶,开水一烫就可以喝了,广东人为什么叫吃?我把我的这一疑惑告知于一老员工美女乡党。她说,"想见这个好办,这个双休日你起早,我领你去看。"
几天后的一个大清早,美女乡党领我走进了一家普通茶馆,终于见到了广东人吃早茶的排场。
哇! 原来是真正地吃。只见每个客人面前除了放着精制的茶具,热气氤氲的一壶红茶外,另外放着二盘小点心,客人们边吃边品。
乡党告诉我哪叫“一盅两件",如果是多个客人围坐在一起,除了人人面前一套精制的茶具,一大壶滚烫的红茶外,外加多盘小甜品。我看到客人们边吃边喝边高谈阔论,除了谈古论今外,话题还有时事政治等。他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争论不休,气氛甚是热闹雅致,看痴了我这个山里娃,我心里想:原来喝茶还能喝出这么高雅的情趣?
等到发了薪水,因为在老家喝的都是清茶,我也买了一小包红茶,待到双休日的早晨,我起床烧好开水,喊叫我们一个宿舍的,都是品管小组的同事们起床吃早茶。
我们分别来自陕西,河南,四川,湖南,年轻的我们心无诚府,团结快乐,工作生活上互帮互助,家乡邮来捎来的美食都是一起分享。美女同事们起床洗漱完毕,每人拿出自已的零食摊在一起,我负责泡茶,我们吃着,谈着,笑着,美丽的青春在广州飞扬!
只可惜再好的情境,心情,都没有母亲茶温香,再也喝不出母亲茶的味道。
我从广州回来后,入职于邻县现在的单位上班,这里本来就是有名的茶乡,泉茗享誉全国。
上班不久,单位所在地就开发旅游景区,各色茶馆,茶叶店粉墨登场,闲暇时间,我常去街道观看一家茶馆的美女茶艺师做茶艺表演。观赏久了,得出结论,不管多花哨地泡茶姿势或手法,无一例外地关键二步就是洗茶,过滤渣。 我们通常是一泡就喝,从而影响了茶的味道。
茶乡人民热情好客,宾至如归。客人上门,首先是一杯热茶奉上,单位年年早春五月头道茶出来后,从茶叶站给我们每人买二斤货真价实的春茶,春茶清香四溢,但还是没有母亲茶的味道。
又到了春茶上市的时候,让我再次想起母亲牌枣树叶茶。今生喝过所有牌子的茶,不管红茶,绿茶,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等,怎么也喝不出妈妈牌茶的味道,感觉唯有妈妈熬得枣树叶茶是最香的。
在妈妈去世后的几十年里,我只有在如母亲一样的姐姐泡出来的茶里,才能尝到妈妈茶的味道,恍惚间感觉到就像在妈妈身边,享受到了母亲牌茶的盛宴!
今生,我唯对母亲茶情有独钟!

本期主编:王文
本期推送:静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