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家的日子
文/黄 英
这场瘟疫,有多少个人的人生被改变,多少个家庭被颠覆……这场瘟疫,很诡异,专往人口聚集的闹热地钻,不管你是身强力壮或是老弱病残,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新宿主。一但染上,没有神药可解。传染的方式防不胜防,你不知道谁是带着病毒的B,自己也有可能成为B。我们与它战斗的唯一方式,就是宅在家不出门。不出门,病毒君你奈我何? 但几大口人宅在家要吃要喝,二十多天下来,原本装得满当当的双开门冰箱几乎空空如也了,再不出门采购食品,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毕竟吃饱肚子比安全更重要。于是,我戴上口罩手套和防护镜,再套件外衣,拖着购物车就准备出门了。可这次儿子说啥也不让我上街了。见儿子阻拦,我也有些犹豫,有个情况我一直不敢给家人说,其实,我感冒好长时间了,先是喉咙肿痛,后是头痛,还好不发烧不咳嗽,拖的时间长了就引发了中耳炎。唉,多少年没发过的疾症,也真会赶逗凑。往常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及时到医院输液,这次医院不敢去了,怕交叉感染。在家也不敢吱声,怕家人担心,于是就硬扛。见儿子拿起手机在网上超市点菜,我也只好作罢。想想也是,如今互联网已经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微博、微信、支付宝、网购四大金刚,已经成为国人主要的信息管道以及主要通信、支付和购物方式。非常时期,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寻思着网购的食品应该下午才到吧,可中午又吃啥呢?“吃蛋炒饭!”儿子说着拿出头晚的剩饭,往厨房走去。一阵锅碗碰瓢盆,蛋炒饭外加紫菜汤就端上桌了,尝尝还真香,非常时期有蛋炒饭吃就不错了。记得儿子七八岁时就学会了弄蛋炒饭,这么多年下来,儿子的厨艺见长,这饭中不光有鸡蛋,还放了芽菜,嫩豌豆,红萝卜等,色香味俱全。饭后不久,快递就把菜品送到了小区门口。儿子说晚上吃尖椒排骨,韭黄鸡丝,蚝油菜心,白油豆腐,蘑菇圆子汤。我赶紧叮咛儿子牛肉焯水留到明天吃,得节约点。庖厨原本是我的专利,可如今移主了。宅家的日子,儿子研究起厨艺,菜烧得有模有样,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权”被夺了,我也落得轻闲。再看看这些日子,整个朋友圈都在做蛋糕,炸油条,铬煎饼,还有的在网上养猪,种果树,偷红包。看看,呆在家的时间长了,已经无聊到了极致。都是疫情闹的。盼望着“鼠归正位”,孩子们该干嘛,干嘛去!
傍晚,我趁下楼扔垃圾的机会去小区中庭的梅园溜达了一圈,梅花依然盛开着,只是缺少了观赏者,显得有些冷清。在梅园望了半天,居然没有闻到一丝丝的梅香,难道香味也躲藏起来了吗?纳闷了半天,贸然想起戴着严严实实的口罩,于是摘掉它,顿时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好畅快,好舒爽,好醉人。见有”红袖章”走动,我赶紧把口罩戴好,我怕被按倒在地上被铐起来。唉,这该死的瘟疫。不过”红袖章”如果没有制约,头脑膨胀起来,哪怕只有芝麻大的权力,都可能会变成张牙舞爪的怪物。瘟疫来了,有时候一罩难求。如果有急事上街还真是束手无策。在网上我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用卷筒纸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做成口罩,可解急于出门一时又没有口罩时的囧态。但我琢磨着,如果把卷筒纸换成一次性的无菌洗脸巾,或许会更安全更结实些。于是,我动手做了十多个备用,最后都送给了急于出门的邻居们。再后来有人想出了把餐巾纸罩在口罩外面,用后只扔餐巾纸,这样口罩就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口罩的利用率,不失为一种节约口罩的好办法。当前抗疫,办法总比困难多。 早春二月,天气依然寒冷。看,阳台上父亲生前栽下的黄桷兰,又开始发芽了,它多次起死回生,最终都会香飘四溢。 一场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想只要地球还在,大地还活着,一切都会从头再来!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黄英,笔名:晓河黄莺。重庆市作协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曾获中华文学年度作家(散文)奖,诗歌爱好者。其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西南作家》《重庆文化研究》《作家视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三峡晚报》等二十多种报刊,出版个人散文集《晓河莺歌》。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古诗词编辑:于无声处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