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戈铁马英雄气盛的边塞诗鸣世的岑参,也有洞箫短笛情味悠长之作。如“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最典型的,当然应首推《春梦》。
古典诗词中写梦之作颇多,佳篇不少,但像岑参这样写得如此惝恍迷离高华旖旎的,尚不多见。诗的前两句表梦前。《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絚洞房些。”“洞”,深也,“洞房”,即深屋,此处指抒情主人公的卧室。“美人”,在古汉语中义有多指,可指男性亦可指女性,可指容华美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甚至可作为理想人物甚至君王的象征。此诗中“美人”的性别不必细究,反而天开地阔。此句亦作“故人遥隔湘水去”,“故人”不及“美人”,
“遥隔”不及“遥忆”。后二句写的则是梦中,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枕上片时的“春梦”,点醒题目,强调“片时”。“片时”即短暂的片刻时光,片刻之间,寻觅对方的梦魂不仅飞到了遥远的湘水,而且行尽数千里江南。片时而千里,可见主人公相思之殷,寻觅之亟!北宋晏几道《蝶恋花》之“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南宋范成大《忆秦娥》之“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大概借鉴了岑参此诗结句。
江南,柔情绮梦的江南,时时牵动出生在江南的诗人余光中的悠然回望。他刚过而立之年所写的《春天,遂想起》一诗,反之复之所咏唱的就是江南,“江南”一词出现了二十次之多,而他所撰的一部诗集,就是以“莲的联想”冠名,其中多有江南可采莲的“莲”的意象,如《等你,在雨中》的开篇:“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写的是现实的约会,背景则是古典的江南。